在上期内容中,我们重点介绍了散发性息肉的处理方式,本期我们将重点介绍息肉病的处理及筛查方案。
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颗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临床表现,称为息肉病。
常见的类型有:
1)色素沉着息肉综合征(Peutz-Jegherssyndrome),以青少年多见,常有家族史,可癌变,属于错构瘤一类。多发性息肉可出现在全部消化道,以小肠为最多见,占64%。在口唇及其周围、口腔黏膜、手掌、足趾或手指上有色素沉着,呈黑斑,也可为棕黄色斑。此病由于范围广泛,无法手术根治,当并发肠道大出血、肠梗阻或肠套叠时,可做部分肠切除。
2)家族性肠息肉病(familialintestinalpolyposis)又称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milialadenomatouspolyposis,FAP),与遗传因素有关,由5号染色体长臂上的APC基因突变致病。其特点是婴幼儿期并无息肉,常开始出现于青年时期,癌变的倾向性很大。直肠及结肠常布满腺瘤,极少累及小肠。如不治疗,几乎所有FAP病人都将发展为结直肠癌,平均癌变年龄约39岁。
3)肠息肉病合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Gardnersyndrome),和FAP属于同一类型疾病,也和遗传因素有关,但其可有肠外表现。此病多在30-40岁出现,癌变倾向明显。治疗原则与家族性肠息肉病相同,对肠道外伴发的肿瘤,其处理原则同脏器肿瘤相同。
近几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发病年龄年轻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除了长期不恰当的生活方式外,遗传性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也在逐渐升高,重视肠镜筛查是实现早诊早治的中心环节,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我们要重视结直肠癌患者的肿瘤家族史询问,并建议高危人群向专科医师进行专业咨询。
我们花了两个篇幅给大家讲解肠息肉的诊断及筛查策略,中心目的是让大家对于肠息肉有一个理性的认识,而不是产生恐惧感,只要将肠息肉扼杀在发展的萌芽之处,我们就能够极大程度的远离结直肠癌,所以大家要建立预防第一的理念,检查是为了尽早发现问题,做到早诊早治,让我们更加健康的生活。
结直肠肿瘤MDT赞赏
长按北京那家医院治疗白癜风技术好北京中科白癜风专治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9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