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治疗白癜风医院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且早诊率低、年轻化趋势明显。研究表明:95%以上的结直肠癌最初是由肠息肉演变而来的,如何做好预防和筛查的方法,是我们本期科普要谈到的内容,让我们远离结直肠癌的魔爪!浅析肠息肉与结直肠癌的关系通俗地说,肠息肉就是肠黏膜表面长了一个突起的肉疙瘩。这个肉疙瘩小至芝麻、绿豆,大至核桃,数量可从1个至数百上千个不等。按照其病理性质,肠息肉可分为炎性息肉、错构瘤样息肉、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当中腺瘤性息肉癌变的几率最大,且在肠息肉中占绝大多数。腺瘤性息肉一般不会自行消退,如果不及时处理,它会慢慢长大,从早期的黏膜层发生浸润、转移,恶变成癌。上图展示了息肉从早期发生到恶变的全过程。引起肠息肉产生的因素研究表明:肠息肉的产生与结直肠癌发病的危险因素是基本一致的,主要受以下几方面的影响:1、遗传因素肠息肉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和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突变基因可以由父母遗传给后代子女,尤其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因此,家属中有结直肠癌和多发性肠息肉的患者,更要引起足够重视。2、年龄因素人到中年肠息肉的发病率明显增多,肠道是食物残渣滞留、吸收水分形成大便的地方,肠粘膜长期受食物残渣的刺激容易增生引发息肉。据年《中国结直肠肿瘤早诊筛查策略专家共识》的统计显示:?肠癌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迅速增长。在50岁之前,每增加5岁,发病率大约增加一倍。55岁及以上的人群中,每增加5岁,发病率约增加30%。?其中,50岁以下人群中将诊断出近1.8万例结直肠癌,占所有新发病例的12%。肠癌发病年龄正在年轻化。3、肠道慢性疾病肠黏膜的慢性炎症病变是导致炎性息肉发生的主要原因,多是继发于慢性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疾病,也见于结肠手术后吻合口部位。炎性息肉持续受到慢性炎症刺激时,也存在恶变的可能性。4、饮食方式与生活习惯长期进食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性食物(尤其红肉),辛辣刺激性食物的人群,结直肠息肉的发生率明显提高;吸烟与腺瘤性息肉有密切关系;久坐少动的生活方式也是引起肠息肉的诱因之一。肠息肉是隐藏在人体肠道内的一颗定时炸弹多数肠息肉起病隐匿,一般早期症状不明显,但根据息肉生长部位、大小、数量的不同,有症状者会有不同的表现:1)间歇性便血或大便表面带血,多为鲜红色;继发炎症感染可伴多量黏液或黏液血便;2)可有里急后重(患者有排便频繁,但排不尽感);便秘或便次增多。3)长蒂息肉较大时可引致肠套叠,患者会出现腹痛、呕吐、便血、腹部包块症状;4)息肉巨大或多发者可发生肠梗阻,患者出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停止排气排便症状;5)长蒂且位置近肛门者息肉可脱出肛门。此外少数患者可有腹部闷胀不适、腹隐痛、肛门下坠、近三个月消瘦等症状。伴发出血者可出现贫血,出血量较大时可出现休克状态。所以,我们要赶在息肉彻底变坏前处理掉它,阻断其日后恶变的可能!肠镜早筛可防微杜渐一提到肠镜检查,大家首先的反应就是神秘与羞怯。即使胃肠已经出现不适症状,一想到要暴露菊花,和坊间传说的疼痛,往往会选择拖延症状,因此错过了最佳的筛查与治疗时机。今天就给大家揭开肠镜检查的神秘面纱。肠镜检查是将一条长约1.3米、直径约1.2厘米,可弯曲、末端装有自带光源电子摄像装置的软管,由肛门慢慢进入大肠进行检查。在肠道疾病的诊断方面,无论传统的X线造影、B超检查,还是先进的CT、磁共振、PET等手段,均不如肠镜来得直观。而且,肠镜检查也并非坊间说的那样痛苦。医生在行肠镜检查时,会往被检者肠道里面打气,把肠道撑起来,这样肠镜就可以顺利地直抵回盲部,然后在退镜过程中一一检查,患者略有胀痛,以及肠镜在拐弯地方的牵掣感;只要好好配合医生,这些统统可以忍受的。如果实在害怕,可以做无痛的,美美地睡上一觉,当医生唤醒你的时候,肠道的问题就已经被处理掉了。中国有句话叫防微杜渐,而禁于未然,其实预防肠癌也是一样的道理,我们知道结直肠癌是由息肉变来的,那么在40岁以前,息肉大多还是良性、人体无症状的时候,就做一次肠镜,发现问题,及时切掉,就能避免结直肠癌的发生。切除息肉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复查,真正做到绝除后患,肠镜是预防息肉癌变的最有效的途径,没有之一!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11294.html
- 上一篇文章: 科普结肠息肉不要怕,早做肠镜早防治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