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胃肠道绒毛状肿瘤丨影像表现病理相关性

北京哪家治疗白癜风的医院好 http://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相关链接:

解剖丨胃肠道(黏膜和肌层、动脉、淋巴)柳澄讲坛丨正确认识CT在胃肠道疾病中的价值病例专题丨十二指肠良性及恶性肿瘤的影像表现小肠肠壁增厚丨CT小肠造影征象和诊断急性小肠病变丨CT表现绒毛状病变是晚期腺瘤,最常见于结肠。然而也可见于整个胃肠道中,其中十二指肠是这些病变发病最常见的小肠。尽管在大多数情况下,这些是散发性的病变,但某些特定的结肠直肠癌综合征患者,包括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和遗传性非息肉病性结肠直肠癌,可能会发展为多个晚期腺瘤。绒毛状病变很重要,因为尽管它们在组织学上是良性的,但它们可有异型增生并可能发生恶性肿瘤,是筛查大肠癌的主要目标。病变在各种影像学检查中具有特征性表现,包括消化道造影、CT、MRI和内窥镜检查。对于放射科医生而言,了解这些病变的潜在形态以及在多模态成像中的典型外观非常重要。尽管通过影像学检查和活检可确认为绒毛状肿瘤,但无法识别恶性增生和恶性病灶,并且存在恶变的可能性,因此最终仍需要手术切除。绒毛的组织学特征。用苏木精-曙红染色的低倍(左)和高倍(右)显微照片显示叶状病变,长指状笔直突起,从黏膜底部延伸的无序的柱状上皮和管状腺体。腺瘤到癌的转变过程。该图说明了从正常粘膜到早期腺瘤,到晚期腺瘤,再到癌症发生的逐步转变。该进展涉及失活的肿瘤抑制基因(例如,APC,TP53)和激活的癌基因(例如,K-ras,DCC)。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20岁女性,增强的CT(a),内窥镜(b)和大体外科手术标本(c)显示覆盖整个结肠的多个()小息肉。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FAP)。54岁男性,十二指肠绒毛状病变,曾行结肠切除术。(a,b)增强CT图像显示了沿十二指肠第二、三段的地毯样病变(绿园)。(c)内窥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的存在。两名患者,遗传性非息肉性大肠直肠癌(HNPCC)综合征。(a)33岁女性,CT增强显示右侧浸润性腺癌。(b)59岁女性,升结肠癌。McKittrick-Wheelock综合征。78岁男性,水样腹泻。增强CT图像显示直肠内息肉样病变,具有脑形外观并被液体包围。诊断为绒毛状腺瘤合并McKittrick-Wheelock综合征。乙状结肠绒毛状病变。(a)61岁男性,双对比钡灌肠显示在直肠乙状结肠的钡中蚀刻了叶状病变,钡剂浸入病灶的缝隙中呈无气泡状(箭)。(b)59岁男性,双对比钡灌肠显示出类似的小叶病灶,羽毛状边缘(箭)。十二指肠绒毛状病变。65岁男性(a)和56岁男性(b),上消化道造影显示十二指肠大叶状病变(箭),并出现花椰菜或肥皂泡状外观。钡剂会浸入这些病变的间隙中。绒毛状腺瘤。(a,b)48岁,增强CT图像显示盲肠较大的叶状软组织肿块(a箭);内镜检查(b)证实了该病变的存在。活检显示为绒毛状腺瘤,但在手术切除中发现了浸润性腺癌灶。这说明影像和活检的局限性,并强调了为什么绒毛状腺瘤需要完全切除的原因。(c,d)66岁男性,便秘。增强CT图像显示两处结直肠肿块,乙状结肠可见环形腺癌(c箭)和直肠小叶绒毛腺瘤(d箭)被液体包围。绒毛状病变在CT结肠造影中的表现。(a,b)57岁男性,轴向3D(a)和2D(b)CT结肠造影图像显示盲肠中3cm的叶状病变(箭),病变表面涂有对比剂,其延伸到病变的缝隙内(b)。(c)结肠镜检查证实该病变,病理为管形绒毛状腺瘤。地毯样绒毛状病变。50岁男性,无症状,接受常规结直肠癌筛查。(a–c)3DCT结肠造影(a)以及2D息肉窗(b)和腹腔窗(c)CT显示盲肠中扁平的大小约4cm的地毯状病变(箭)。病变大,表面散,相对平坦,没有太大的体积。3D图像(a)上看起来类似附着的大便。2DCT结肠造影(b,c)显示造影剂覆盖病变表面,软组织位于造影剂涂层下,这有助于与附着的粪便相鉴别。(d)结肠镜检查证实了地毯状绒毛病变,病理为管形绒毛状腺瘤。十二指肠绒毛状病变。(a–c)59岁男性,上腹部疼痛。(a)冠状增强CT显示十二指肠第二、三部分交界处附近出现息肉样病变(箭)。病变具有不规则的叶状边缘,不均匀强化,见周围液体。内镜检查(b)证实了这一发现,内窥镜检查时也可见低回声的叶状肿瘤(c)。结果证实为十二指肠绒毛状腺瘤。(d,e)79岁黄疸患者。(d)冠状增强CT显示壶腹部肿物,不均质强化(箭),伴有胰胆管扩张。(e)内镜下可见病变,最终病理为绒毛状腺瘤,累及大乳头和小乳头。直肠绒毛状腺瘤。53岁男性,常规结直肠癌筛查时发现直肠肿块。(a)矢状T2WI显示直肠分叶状病变,病变具有中等信号强度,并被直肠凝胶包围。(b)矢状增强显示病变不均质强化(箭)。(c,d)DWI(c)和ADC图(d)显示病变扩散受限。(e)结肠镜检查确认肿物,活检为绒毛状腺瘤,切除后发现局部有浸润性腺癌病灶。直肠绒毛状腺瘤。(a,b)冠状T2WI(a)和对比增强的T1WI(b)显示分叶状无蒂直肠病变(箭),T2信号强度相对较低,不均质强化。(c)超声内镜显示局限在固有肌层内的叶状低回声肿块(箭)。(d)内窥镜检查显示类似脑表面的分叶状病变。病理结果为高级别的绒毛状腺瘤。起源于绒毛状腺瘤的黏液腺癌。48岁女性,直肠出血和肿块。轴位(a)和矢状(b)T2WI显示较大的不规则T2高信号花椰菜状直肠肿块,侵透肠壁并延伸到骶前间隙(a箭)。注意直肠内腔中T2低信号的地毯样直肠绒毛状腺瘤肿块(b箭)。活检结果证实存在由绒毛状腺瘤引起的粘液性腺癌。(a)冠状T2WI显示十二指肠壶腹病变,信号强度低,伴有胆道扩张(箭头)。(b)内窥镜检查证实十二指肠病变(箭)。活检为腺瘤。壶腹部病变可能难以检测,表现可类似正常或扩大的壶腹,但是胆管扩张可能是存在疾病的信号。知识点:绒毛状腺瘤是最不常见的腺瘤,所占比例不到5%。它们具有增生异常或无序的柱状表面上皮和固有层,从粘膜基部形成的更细长,直的叶状或绒毛状突起。晚期腺瘤,即那些有发展为癌症高风险的腺瘤,其直径为10mm或更大(任何组织学亚型),具有大量的绒毛成分(25%的绒毛,包括管形和绒毛状腺瘤),和/或表现为高度不典型增生。在钡剂检查中,绒毛状病变表现为广基底,有许多息肉状突起至肠腔内,而钡剂可浸润到突起之间的间隙或裂缝中。真正的绒毛状病变也可以很大,通常至少2–3cm,通常呈小叶状或大的分叶状,其表面涂有对比剂或对比剂渗入病变间隙内。对于壶腹或壶腹周围肿瘤,MRCP可用来评估胆道和壶腹。但当病变较小时,CT和MRCP一样,可能很难将病变与正常壶腹区分开。总之,绒毛状病变是具有恶性潜能的晚期腺瘤,可通过影像学进行筛查、鉴别、诊断。重要的是要认识和描述这些病变的程度,以指导治疗。

↓内容来源:

感谢大家对熊猫的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9915.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