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走向深水区下一步应筹建存保机制
利率市场化走向深水区下一步应筹建存保机制
千呼万唤始出来,利率市场化的靴子终究落下。7月19日,央行公告称,经国务院批准,自2013年7月20日起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如果从1996年中国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算起,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用时17年之久。此次贷款利率全面放开以后,各界已构成了一个共鸣:利率市场化改革最容易的部分已完成,改革正式进入深水区。为何本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没有进一步放开存款利率的浮动范围?被视为最后"惊险一跳"的存款利率市场化,下一步将会采取何种方式推动?与之相配套,中国还需要完善哪些金融基础设施?为此,《第一财经》组织了一期圆桌讨论,就上述问题,展开讨论。利率改革影响几何第一财经:当前,中国经济出现增速放缓迹象,商业银行经营压力加大,资产质量亦进入拐点期。在这个时间点,央行推动利率市场化的意图何在?沈建光:作为结构性改革,利率市场化有助于防范影子银行风险与加快人民币国际化。一方面,金融业利用监管空隙进行表内表外资金转换进而获得高额收益,本质上是金融套利,暗含较大风险。在我看来,防范影子银行风险宜疏非堵,早前央行坐视银行间利率高企而不为所动被市场解读为规范影子银行风险的重要举动,这样的做法虽有警示作用,但却导致市场预期混乱。影子银行风险源头在于地方融资平台及长时间资金价格机制扭曲,银行信贷监管严厉导致的银行资金出表,因此,推动利率市场化有助于解决"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源性问题。另一方面,加快利率与汇率市场化、资本项目开放和建立离岸人民币市场,有助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廖强:央行在这个时点上出台利率市场化的改革举措,恰恰是推敲到了当前的货币条件和信贷条件。最近一段时间,银行贷款利率定价很少有低于基本利率的情况。在现有的信贷条件下,短时间之内,贷款利率的放开并不会对银行经营和市场的信贷利率构成冲击。林采宜:从央行来说,推动利率市场化,是出于下落实体经济资金本钱的考量。对商业银行而言,有影响,但是影响不大。缘由在于:其一,商业银行大部分贷款的利率都在基准利率七折以上,银行仍然保有强大的议价能力。其二,商业银行还可以有第二个选择,即不对大企业进一步下调贷款利率,而转向一些中小企业。这些中小企业能承受更高的贷款利率。:如何评估贷款利率的全面放开对全部贷款市场利率带来的影响,和对商业银行的盈利能力造成的影响?林采宜:此次推动利率市场化,象征意义大过实际意义。对市场利率的影响方面,不会有太大的下拉。目前全部资金面的供求关系还是比较紧张。商业银行绝大部分贷款利率都是上浮的,固然也不能排除全部资金面进一步宽松以后,市场利率会有所下沉。对商业银行而言,除存款利率之外,银行间市场、大部分贷款利率都已市场化了,且高于央行规定的基准利率。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对银行影响可控,风险不大。在当前这个利率环境下,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影响是最小的。廖强:从资产端来讲,银行的贷款定价行动不会遭到太大影响。固然,贷款定价存在一个银行和企业之间的博弈行动,这里面有一个心理影响,但这类心理影响不会特别明显。可以预见,下一步,商业银行还将会继续信贷资产组合向中小企业的倾斜。短时间之内,商业银行的信贷资产平均回报乃至还有可能上升。固然,银行的盈利既取决于资产回报也取决于负债本钱。在融资本钱意义上,虽然此次改革并没有涉及到负债端,但这1改革举措一样会对银行负债本钱构成影响,主要是通过影响银行对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预期,促使银行采取更多的前瞻性措施来应对早晚到来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下一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银行对存款利率依照上限来定价。一些融资基础相对不是很强劲的大型商业银行,其存款利率上浮的压力也在增加。特别重要的是,商业银行通白癜风医治费用过理财产品来吸收存款的做法,会变得更加普遍。在我们看来,绝大部分国内银行的理财产品其实是异化的、市场化定价的存款。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末,理财产品的余额已接近10万亿的范围,相当于存款范围的10左右。换句话说,已有10左右的银行存款市场化定价了。这样一个局面,会导致银行的实际负债本钱上行。固然,大部分理财产品是表外的,所以在会计意义上来说,理财产品的高成本可能不会反应在银行的负债本钱上。沈建光:从短时间来看,由于早前贷款利率下限为七折,但实际上能拿到这1折扣的企业几乎没有,因此央行取消贷款下限,短时间来看对银行盈利与企业负担的影响都不大,关键意义在于长时间,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存款利率为何未放开?:贷款利率管制全面取消,但此次利率市场化并未如预期般放开存款端的白癜风可治愈吗利率,在几位看来,缘由何在?廖强:目前对国内银行息差可能产生重大影响的其实是存款端定价机制的改革。存款端的定价上限明显具有束缚性,举例而言,许多中小银行的存款利率已1浮到顶;从随行就市的银行理财产品收益率看,去年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为4.11,比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高出111个基点。因此,只要把存款端利率管制放松的话,存款利率一定会上行。这将对银行的盈利和其吸收信贷损失的能力产生实质性的负面影响。当前,不管是商业银行还是政府决策部门,对银行实际的信用风险状态都有一个比较苏醒的认识,大家对银行体系内还没有充分显现的信贷风险都有很大的耽忧。在这样一种情形下,通过存款利率管制,为银行体系的整体融资本钱施加束缚,使银行获得一个相对稳定的息差空间,对保护银行的风险抵抗能力就变得至关重要。我们认为,正是这1推敲使得存款利率的市场化将继续采取渐进的做法。沈建光: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延续了17年之久。目前,除贷款利率下限与存款利率上限仍有限制之外,其他利率市场化,包括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都已完成。可以说,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已进入了攻坚阶段。而由于实际贷款利率能触及下限的基本没有,在目前情况下,中小企业资金本钱走高,通常10%的贷款利率,加上2.7的PPI通缩,实际利率更高,因此贷款利率下限取消更加成熟。相对来讲,出于银行风险的推敲,推动利率市场化也要有相应的配套措施,包括改革现有金融体系,积极探索退出机制,尝试存款保险制度建设等。固然,对利率市场化的最后一跃,今年央行仍可以推敲继续将存款利率上浮区间扩大至1.2倍。林采宜:存款端没有动,表示包括央行在内的全部金融监管高层是审慎的。从央行的角度来看,之所以不放开存款利率,是担心放开以后有可能导致市场的逆向选择。中小银行资金面非常紧张,这种情况之下,中小银行更有动力提高存款利率。由于居民和中小银行之间存在信息不对称,居民对中小银行的资产质量情况、经营方面的差异不了解,只能看到存款的利率,可能其更愿意将钱存入这些银行。也就是资金会流向坏的银行,不会流向好的银行。这是央行的一个担心,但从我个人的角度来看,反对这个观点。我认为,作为财富的具有者有权根据本身的风险偏好、投资偏好去投资,在收益和风险之间做决策。这类选择权利应当交给居民,不应当由监管当局控制。固然,存款可能出现的风险,可以用存款保险制度进行冲销。例如在美国,具有存款保险制度,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对10万美元以下的小额存款提供保险。: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乃至利率市场化的真正完成,是否是必须以存款保险制度、金融机构市场退出机制为必备的制度条件?当前推动存款保险制度时机是否是恰当?沈建光:是的,利率市场化推动将导致银行竞争加大,并大幅紧缩利润空间。同时包括储户与贷款者都存在道德风险,即储户可能会忽视风险选择利率高的金融机构,而贷款者为获得贷款,不能不多投风险与收益均较高的项目,系统性风险在上升。而为了银行不良贷款增多和资产贬值带来的挤兑危机,建立存款保险制度确有必要,使银行管理有自我束缚机制。而从决策层推动利率市场化的动作和表态来看,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时机已到来。廖强:实现利率市场化,存款保险制度是必要条件之一,但绝非最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行银行利率完全放开最为重要的条件是审慎的宏观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存款保险只能应对个别银行的倒闭和市场退出,而不足以应付系统性的银行危机。审慎的宏观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才能够避免利率市场化后因银行恶性价格竞争而导致的系统性危机。推动存款保险制度其实不存在约束条件,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往前推动。由于存款保险制度的核心功能在于避免存款人在个别银行产生支付风险时出现恐慌性挤兑行动,导致风险蔓延。只是人们在引入存款保险制度时,需要切记它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上的局限性,从而真正重视审慎的宏观政策和有效的金融监管在保障金融体系安全上的基础性作用。林采宜:说存款保险制度是利率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可能没有那么绝对。但有一个好的存款保险制度,对全部金融体系的市场化、金融体系的制度完善都是非常有帮助的。从长时间看,民营银行、小银行将越来越多。当下,存款保险制度缺少的情况下,国有大行实际上是享有行政的隐形保障,国家对大银行有一种信誉背书,这对小银行、民营银行而言是不公平的。从这个角度看,应当早推动存款保险制度,规范、透明的银行存款保险机制,对进一步推动利率市场化是有益的。从当前来看,监管层在鼓励民营资金进入商业银行,现在是一个推动存款保险制度的好时机。利率市场化路径:有一种说法认为,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容易的改革已完成,剩下的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惊险一跳"。存款利率的放开,可能采取怎样的步骤推动?预计多久时间能够真正实现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沈建光:正如你所说,存款利率市场化是最后一跃,固然最后一步需要做必要的准备,包括准入和退出机制、存款保险制度的建立、金融机构积极拓宽中间业务以抵制息差收入的减少。另外,重启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也可以作为很好的过渡。伴随着风险防范与监控的加强,"125"结束之前,中国有望真正实现存款利率的全面放开。林采宜:存款利率市场化方向应该是"先长时间后短时间,先大额后小额"。下一步存款利率市场化的推动,可能从大额存款开始推动,如推出大额存单。小额存款承受风险的能力非常低,大额资金就不一样,其可以选择存款,或选择购买债券等,风险承受能力相对较高。接着,存款利率市场化可能放开的是长时间存款。如果迅速放开短时间存款,有可能会造成资金的汹涌活动,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从时间上来看,大额存款的放开,快的话在今年,最迟明年也会推出。其实,现在银行理财产品的范围迅速膨胀,到今年年底理财产品的余额极可能就超过10万亿元,这样的数字说明了存款搬家的情况非常严重。资金是逐利的,如果大额存款没有市场化,资金极可能从银行体系流出,资金脱媒将非常明显。对金融监管者来说,其实也没有太多选择。与其将这部分资金留在银行表外,增大监管的难度,不如放开大额存款的利率,将其留在表内。鄂永健:治理利率双轨制下资金套利行动可能是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的一个重要因素。上半年,特别是一季度社会融资范围大幅增加,而经济增长延续平缓,金融和实体经济出现了某种背离。可能缘由之一就是部分企业将通过信贷和发债得到的相对低成本资金投资到信托贷款、拜托贷款等高收益资产,从而造成资金流转进程拉长现象。只有利率市场化取得实质进展,才能从根本上减少资金双轨制造成的套利机会。存款方面,预计会依照"先长时间、大额,后短时间、小额"的步骤渐次放开,大额长时间存款利率的市场化会加快推动。另外,相干配套改革将会提上日程,存款保险制度有望择机推出;允许银行发行大额可转让存单也可能会有所突破;并简化存贷款利率的期限结构,取消一年期以上存贷款期限的基准利率。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797.html
- 上一篇文章: 脑震荡是什么脑震荡的症状和医治手段
- 下一篇文章: 城投债发行门槛或再升高城投公司5年后会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