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谷幽兰沁馨香
——记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刘丽娟
“妈妈,为什么其他同学都被爸爸妈妈接走了,而你总是最后一个来接我?”自打儿子上学起,这句话就经常挂在他嘴边,也成了刘丽娟难以释怀的一份歉疚。
记得孩子7岁那年,刘丽娟担任审判员,办案的任务和责任比以往更重了。刑事案件审限短、节奏快,为了快审速判,也为了保证撰写判决书时思路清晰,刘丽娟养成了当日开庭当日写判决的习惯。为此,她常因沉浸在一份判决书的思绪里而忘记了时间,常常是天快黑了才猛然想起儿子还等着她,学校组织的亲子活动她也常常缺席,从牙牙学语到即将出国读大学,刘丽娟因忙于工作而错过了儿子成长的点点滴滴。
“对于法官来讲,向老百姓传递公平和正义靠的就是案件的质量和效率,所以不可能按部就班,总要付出额外的时间来保障办案的质效。我也挤占了许多原本可以用来陪伴孩子的时间。”刘丽娟说话时总是吐字如兰、含着笑意。
在法院,刘丽娟是出了名的学霸型法官。她毕业于复旦大学社会学系,进入法院工作之初,并不熟识法律知识的她就卯足了劲自学法律本科课程,别的人要花三四年时间才能考完的课目,她只用了一年半时间,还留下了“一次通过7门考试”、平均分80多分的传奇记录。从那以后,法律书成了刘丽娟最常翻阅研读的书籍,再晦涩枯燥的字句她都能静心品读,直到了解要义,掌握精髓,所以每次培训考试她总能折桂,似乎她天生为学法而来、为刑事审判工作而来。
她来自福建,并非土生土长的张家港人。初来乍到,不仅要抓紧时间学习法律熟悉法院工作,还要腾出时间了解张家港的风土人情和社会习俗,融入这里的生活。最难的是学会听懂张家港方言,“福建话和张家港话简直水火难容,都很难听得懂,也很难学!”但她知道,要在这里生活和工作,这个难关一定得过。
她扎到同事堆里,扎进市井小巷,硬是把鸟语般的张家港方言听成了乡音,也在这里找到了她的另一半,把他乡变成了故乡。她以她的蕙质兰心和对审判工作的热爱,安静而倔强地成长,很快成为刑事审判战线上的一名标兵。
同事们都知道,刘丽娟办案有三个特点:快、难、精。工作起来心无旁骛,越是难案越想挑战,量刑定罪力求精准。
记得年承办一起有重大影响的虚开增值税发票案件,案件涉及两名被告人,被告人之一是拥有数家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另一人是公司的会计。此案不仅涉案金额巨大,案情复杂,而且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北京那家医院专治白癜风北京什么医院治白癜风治的最好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70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