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得了肠息肉,哪个无害哪个致癌

肠息肉是指在肠道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的息肉状病变,在未确定病理性质前均称为息肉。息肉其实是一个统称,根据病理情况,可以分为很多种,有的会恶变,有的不会。咱们来逐个了解一下,不同类型的息肉是怎么一回事吧。

增生性息肉

 ●不会发生恶性病变

增生性息肉是最常见的一种,又名“化生性息肉”。这类息肉大多分布在远侧大肠,一般体积较小,直径很少有超过1厘米的,外形为黏膜表面的一个小滴状凸起,表面光滑,基底较宽。多发性也很常见,组织学认为,这种息肉是由增大而规则的腺体形成的,腺体上皮细胞增多造成皮皱缩呈锯齿形,细胞核排列规则,其大小及染色质含量变化很小,核分裂相对少见。一个重要的特点是,肠腺隐窝的中、下段都有成熟的细胞出现。

淋巴性息肉

 ●高发于20~40岁成年人

淋巴性息肉也叫良性淋巴瘤,多见于20-40岁的成年人,也有少数儿童。这其中,男性略多。淋巴性息肉多发于直肠,尤其是下段直肠;多数为单发,也有多发的;大小不等,直径从几毫米到2-5厘米不等。表面光滑或分叶状或有表浅溃疡形成。多数无蒂,个别有蒂的,也较为短粗。组织学上表现为分化良好的淋巴滤泡组织,局限于粘膜下层内,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可以看到生发中心,往往较为扩大,有核分裂象,但周围的淋巴细胞中没有核分裂像,增殖的滤泡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淋巴息肉是不会发生癌变的。

炎症性息肉

●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

炎症性息肉也叫“假息肉”,是肠粘膜长期慢性炎症引起的息肉样肉芽肿。这种息肉多见于溃疡性结肠炎、慢性血吸虫病、阿米巴痢疾、肠结核等病的病变肠道中。常为多发性,多数较小,直径在1厘米以下。如果患病时间很长,体积会增大。外形多为窄、长、蒂阔而远端不规则。有时呈桥状,两端附着与粘膜,中段游离。组织学表现为纤维性肉芽组织,上皮成分亦可呈间叶样变。至于是否会恶化是否有癌变可能,还没有确切的说法。

腺瘤——部分存在癌变可能

结肠腺瘤是大肠的良性上皮肿瘤。根据组织学结构分成三种类型,即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及混合型腺瘤。

1、管状腺瘤

是圆形或椭圆形的息肉,表面光滑或有分叶,大小不一,但大部分直径在1厘米以下。

2、绒毛状腺瘤

这种比管状腺瘤少见,但却容易恶变。一般体积较大,直径大多在1厘米以上,大部分为广基,约10-20%有蒂。表面呈暗红色,粗糙或呈绒毛状突起或小结节状,质软易碎,触之能活动,如触及硬结或固定,则表示有癌变可能。

3、混合型腺瘤

是同时具有上述两种结构的腺瘤。其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与绒毛状腺瘤之间。

肠息肉病

在肠道广泛出现数目多于颗以上的息肉,并具有其特殊的临床表现时,称为肠息肉病。常见的有:   

1、黑斑息肉病

是一种少见的显性遗传性疾病,特点为胃肠道多发性息肉伴口腔黏膜、口唇、口周、肛周及双手指掌、足底有黑色素沉着。以小肠息肉为主,约30%的病人有结、直肠息肉。息肉的性质为错构瘤性息肉,本病也可发生癌变。

2、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常在青春发育期出现结、直肠腺瘤,甚至可满布所有结、直肠黏膜,如不及时治疗,终将发生癌变。此病有时会出现以下两种特殊的综合征:a.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多发性骨瘤和多发性软组织瘤(Gardner综合征)。b.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并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Turcot综合征)。

无痛治医院!

省市医保、医院









































鍝鐧界櫆椋庡尰闄㈣緝濂?
鍖椾含鍝鍖婚櫌鐧界櫆椋庝笓绉戞瘮杈冨ソ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2532.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