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不再恐惧肠息肉的5个知识点

肠道息肉是很多中老年朋友较熟悉的一种疾病,多好发于结肠和直肠。它往往被许多人忽视,它也同样让许多人担忧过度而焦虑,那么肠息肉是怎样的一类疾病,如何被诊断和治疗,又该如何去预防和定期检查呢?今天就和大家聊聊这个熟悉的陌生疾病。

一什么是肠息肉?

肠息肉(polyps)以及肠息肉病(polyposis)是一类从粘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的疾病,可以是几个、几十个甚至更多,按形态可分为有蒂、亚蒂、广基底等类型。

二得了肠息肉会有什么临床表现?

大多数病例常常没有任何症状,这也是肠息肉极容易让人忽视的原因之一。

当息肉生长增大后,或因并发症导致以下表现:①肠道刺激症状如腹痛、腹泻、排便次数增多、粘液便等;②血便或便血,息肉增大或生长在直肠部位可出现便后有鲜红血液;③随息肉进一步增长可导致肠梗阻或肠套叠;④肠息肉病相关原发病的表现(如Peutz-Jeghers综合征出现的口周、唇的黑斑样色素沉着等);⑤儿童息肉以错构瘤性息肉多见,随着息肉的生长甚至有时可脱出肛门外被家长发现。

三肠息肉是不是就是肠癌?

肠息肉并不是肠癌,肠癌(即结肠癌、直肠癌)是指肠道的恶性肿瘤,但肠息肉如果不及时处理,随着息肉的增长,具有向恶性肿瘤发展的趋势。有时候,早期的结直肠癌往往可以在外观上看起来像肠息肉一样,但仔细观察和分析息肉表面结构可以帮助诊断早期结直肠癌,最终结果仍然依靠病理来确定,所医院很有必要。

四肠息肉该如何发现、诊断和治疗?

随着我国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饮食结构的改变、老龄化的到来,肠息肉的发病率痛肠癌的发病率一样开始呈现出上升趋势。发现肠息肉的唯一手段就是进行结肠镜检查,而具体息肉的类型则需要通过病理活检检查来确定。对于肠息肉则是通过结肠镜下进行摘除。摘除方案依据其所在的部位、大小、有无蒂以及恶性潜在性等而定。五肠息肉如何监测?

这是令许多患者最为困惑的一个问题,复检太密集了花费较多,复检不及时可能错漏疾病。那么我们根据息肉的特点、家族有无结直肠癌来大致建议复检周期。而相关遗传性息肉病综合征应按专业医师建议行肠镜、胃镜以及其他相关检查。

1家族中有结直肠癌或相关疾病的人群

1.1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年龄为50-60岁,应从40岁开始进行结肠镜检查,每3年1次;

1.21例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时年龄<50岁,或2例以上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无论年龄,从40岁或低于年龄最小患者10岁开始进行肠镜检查,根据家族史情况,每3-5年1次;

1.31例一级亲属罹患结直肠癌时年龄≥60岁,或2例二级亲属罹患,无论年龄,从50岁开始行结肠镜检查,每5年1次;

2对于普通人,应从50岁开始进行结直肠癌筛查,并持续至75岁,方法包括高敏度粪便隐血试验及结肠镜。

2.1对于结肠镜首次检查未发现息肉,或体积<10mm的乙状结肠增生性息肉,可每10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2.2发现1枚或2枚体积<10mm的管状腺瘤,无异型性增生的无蒂型锯齿状息肉(<10mm),可每5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2.33-10枚管状腺瘤,管状腺瘤≥10mm或含绒毛状成分的任何腺瘤或高级别异型增生腺瘤,≥10mm无异型增生的无蒂型锯齿状息肉或无蒂型锯齿状息肉伴异型增生或普通型锯齿状腺瘤,应每3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2.4>10枚管状腺瘤,应<3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2.5锯齿状息肉病,应该<1年进行1次结肠镜检查。

以上结肠镜检查均应该保证肠道清洁良好,如果肠道准备不足、息肉切除不完全或部分切除这,均应该缩短复检时间,具体由内镜医师决定。









































北京最有效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北京专业治白癜风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1871.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