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院内镜室成功为一位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的病人进行了内镜下十二指肠多发息肉介入切除手术,术后病人无任何不适,恢复良好。患者石XX,男,76岁,因十二指肠多发息肉来诊。患者患十二指肠多发息肉多年,医院寻求治疗,但都因病情复杂手术难度大,接诊大夫均不同意为其进行内镜下介入手术。本次到我院内镜室要求治疗,我对他的病情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一、患者高龄,存在糖尿病、心脏病等多种基础疾病,身体耐受力差。二、多发息肉位于十二指肠,我们是在清醒状态下通过胃镜实施这个手术,普通人做个胃镜都非常难受,而治疗用时肯定要比检查用时要长的多,手术时间越长对于病人的心肺等器官的影响也就越大,就有可能出现其他意外。三、十二指肠蠕动频率较之胃及结肠均快,这对手术操作极为不利,需要医生操作要有很高的精准度,否则极易造成出血、穿孔。四、十二指肠肠壁很薄,厚度平均只有3mm,而胃壁的平均厚度是8mm,结肠肠壁的平均厚度是5mm,非常容易穿孔。正是这些风险因素,医院都拒绝为其手术,此次病人就是为了治疗息肉而来,为病人做还是不做?我想这个手术虽然有一定风险,但是这些年来我在内镜下介入治疗消化道息肉方面还是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只要胆大心细,在术中做到精准操作,还是有把握的,而且,这个病折磨了病人多年,在心理上造成了很大的压力,为病人解除病痛,承担些风险是值得的,所以我决定为他做个这个手术。手术开始了,我把胃镜送到病人的十二指肠后发现十二指肠果然蠕动的很厉害,蠕动波此起彼伏,对手术视野和操作影响很大,我稳住胃镜,在刘惠芳大夫、宋亚晶护师的配合下,通过胃镜孔道送入注射针,用注射针在要切除的息肉基底部注射肾上腺素生理盐水溶液,目的是将息肉基底部的粘膜与下边的肌层分开预防出血穿孔,我们的专业术语叫打液体垫,因为十二指肠蠕动的快,所以我们只能在蠕动间歇进针,不然容易穿透肠壁,这个时机稍纵即逝,我们经过几次尝试后,终于将液体垫打好。如果是在胃或结肠,这个操作一般一针成功,此时我们将注射针撤出,再通过胃镜孔道伸入息肉切除器,在息肉附近我们将息肉切除器的圈套放出,这一步是将息肉套入圈套并收紧圈套后接通高频电将其切除。可是由于十二指肠蠕动的厉害,我们很难将息肉准确收入到圈套内,这时是不能盲目地收紧圈套的,因为如果在视野不清的情况下勉强套入,很容易将周边粘膜一并套入,如果那样的话一通电即可将肠壁烧穿,所以必须在直视下将息肉准确无误的套入才安全,经过数次努力,终于将要切除的息肉准确套入后并予以切除。在手术过程中我和助手还要密切观察病人的反应,如有意外要及时终止手术。如此反复,我们共为病人一次切除了5枚息肉,息肉切除后创面均净,无活动性出血,患者腹部除因长时间胃镜操作充气过多造成腹胀外,无其他不适,自行走回病房
治疗前
治疗后
此时我们三人都已经全身大汗了,手术顺利结束,我们虽然很累但很值得。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130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