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2岁幼儿肠道长息肉,到底该怎么办权威科普

2岁幼儿

每天便血数次

持续两个多月不见好转

看着让人心疼

家长心急如焚

到底会是什么原因?

一起来看看~~

1

原因不明

家长心急如焚~~

今年刚满2岁的小明(化名),两个月前的某一天,拉出的便便,糊糊的混有红色血液,家长惊出一身冷汗,考虑到孩子没有其他不舒服,而且当时正值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想着在家先观察观察。可接下来的时间,孩子每天拉出的便便都伴有或多或少暗红或鲜红色的血,有时一天好几次。

家长心急如焚,医院就诊,都未能查出病因。有医生建议肠镜检查,但这么小的孩子做肠镜,家长有顾虑,当地医生也表示没有相关诊治经验,于是推荐家长带孩子到我院消化内科就诊。

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以及中国消化内镜中心认证示范单位,我院消化内科在消化内镜诊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还有小儿外科医生保驾护航,接诊的消化内科医生急家长之所急,毫不犹豫将小明收入住院诊治。

▲小明躺在诊疗床上,准备接受内镜诊查

2

柳暗花明

病因终于找到了~~

入院后,我院消化内科、麻醉科和小儿外科医生多学科讨论后考虑幼年性息肉可能,建议施行全麻下结肠镜检查,备行息肉内镜切除术。

麻醉医生给小明进行静脉麻醉后,消化内科林逊汀副主任医师熟练地进行着肠镜操作检查。检查发现小明的乙状结肠粘膜处有一个1.5cm的短粗蒂息肉,病因终于找到了,小明的便血很可能就是这个息肉导致的,遂按照术前计划进行结肠镜下息肉切除治疗。术后转入小儿外科,2天后小明即康复出院,未再出现便血。

▲我院消化内科林逊汀副主任医师(中)正在施行结肠镜检查,并备行息肉内镜切除术

▲内镜下息肉切除

3

权威科普来啦~~

什么是幼年性息肉?

?幼年性息肉通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最常见的表现是“无痛性血便”,几乎都发生在直肠或乙状结肠,呈圆球形,多为单发。

?大部分病理学家认为幼年性息肉是一种错构瘤,由于部分腺体扩张形成囊状,内有大量黏液潴留,故又称为“潴留性息肉”。

会有癌变风险吗?

?严格意义上来说,这种息肉不属于真正意义上的肿瘤性息肉,散发幼年性息肉癌变率非常低。但这类息肉由于血管丰富,容易出血,严重者甚至可引起贫血,所以建议尽早内镜下治疗。

成年人肠道长息肉,怎么办?

?与幼年性息肉不同,成年人大肠息肉以腺瘤型息肉为主,有一定的癌变几率和风险,因此一旦发现结肠腺瘤性息肉,如无禁忌,无论年龄或大小,一般都建议积极行内镜下处理,防患于未然。

听听专家的建议~~

陈建民

消化内科主任

若发现孩子便血或排便后肛门口有小东西,医院就诊,排除急性感染、痔疮或肛裂等疾病后,消化内科医师会进一步评估是否需行内镜检查,明确诊断后再决定施行内镜治疗。

对于明显的消化道出血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等

消化系统急危重症

需要紧急处置

我院设有绿色通道

保障急危重患者生命安全

消化内科"硬核"榜单来了~~

▼上下滑动查看文字▼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

?首批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首批厦门市医学领先学科

?首批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

?首批中国消化内镜中心认证示范单位

?首批中国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认证单位

?中国ERCP技术标准化人才培养项目培训基地

?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培训中心厦门培训基地

?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消化内镜培训基地

?海峡两岸消化系疑难病会诊基地、海峡两岸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基地

?厦门大学消化疾病研究所、厦门市消化疾病诊治中心

?厦门大学医学院微生态研究院、厦门市胃肠微生态与消化系疾病重点实验室

?厦门市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厦门市慢性胃肠病防治中心

?樊代明院士工作站、李兆申院士名医工作室挂靠单位

?在最新的艾力彼“医院消化内科专业”排行榜中名列第一

?入围复旦大学年度华东区消化病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福建省仅2家入选

?牵头建成厦门市消化道肿瘤早诊早治防控体系

?施行ERCP技术救治的患者中最小的1岁、最高的岁

?ESD食管全周粘膜切除术例数、EUS超声穿刺例数全省第一

编辑器

编辑:石青青高泉艺

审核:陈芳潘战和陈建民

素材提供:王燕婷

长按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1088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