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预防护理 > > 正文 >

切除肠息肉之后怎么办

肠息肉是突出于结肠和直肠黏膜表面的异常生长的组织,肠息肉的发病率与遗传和年龄有很大的关系,有遗传背景的人相对于普通人发病率要高5-10倍,年龄大于50岁,发病率会增加,年龄大于80岁,发病率可达到30%到40%。肠息肉按与肿瘤相关性分为肿瘤性息肉和非肿瘤性息肉;按照病理类型可分为腺瘤性息肉、锯齿状息肉、炎症性息肉以及错构瘤性息肉。肠息肉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大便颜色的改变、大便习惯的改变以及其他非特异性的表现。结直肠任何小的息肉都有发生癌变的可能,发现有肠息肉,无论什么性质,都应尽早切除。由于多数结肠息肉病人没有消化道出血、腹痛等明显症状,对于及时进行肠镜检查和及时内镜下切除治疗尚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甚至放弃早期检查与治疗,直至癌变出血不得巳才来治疗,但往往肿瘤已是晚期并已转移。肠镜是发现息肉最好的手段。治疗方法有内窥镜治疗、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等。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内镜下切除。

注意

事项

内镜治疗后应卧床3天,有利于粘膜创面修复,防止出血、避免穿孔等并发症的发生。注意起床后不要急于下地,要先在床边坐上片刻,无头晕不适再下地,再站立一阵,无头晕反应才去厕所,完厕后慢慢起立,站隐,无头晕再回床休息。以防发生起立性昏厥,跌倒。大便时要注意顺其自然,不要努挣排便。以防擦伤息肉创面,引发出血。

休养过程中,注意劳逸结合,进流食或少渣饮食1周,半月内避免剧烈活动。在1个月内宜避免进行剧烈运动,提举重物、长时间外出等,以防范息肉创面出血等并发症发生。术后1月内注意观察粪便颜色、有无血便情况。一旦出现便血、腹痛、发热等不适,医院检查。治疗后2周左右,宜酌情服用一些抗溃疡、止血、生肌药物。保持稳定情绪应尽量避免精神激动,保持心情愉快,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配合各项治疗和护理,以便尽快康复。

莫忘

复查

肠息肉切除后,可能留有残基或没有发现的其他息肉,再加上患者的生活习惯、遗传等因素的依然存在,所以还有复发的可能,所以应强调定期结肠镜随访复查并及时处理,具体间隔视患者意愿、医生的选择而定。原有慢结肠炎或溃疡性结肠炎者应予积极治疗,有利于减少大肠息肉的发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yfhl/10870.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