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肠息肉病因 > > 正文 >

李克强谈新型城镇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李克强谈新型城镇化思路:核心是人的城镇化

中央对城镇化的研究由来已久,但新一届政府对城镇化高度的新定位还是被广大学者赋予“扩大内需的战略性作用”的意义,并被认为是新一届政府推动经济改革的重要方向。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在多个场合对新型城镇化的论述更引发了学界的城镇化研究热潮。  昨日,1名接近中央决策层的经济学家对《第一财经》表示,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解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而李克强副总理对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思路之一就是城镇化。  梳理发现,十七大报告全篇提及城镇化唯一两次,十八大报告中则多达7次。李克强近1年内更在多个场合以多种情势论述“城镇化”相干观点达10几次之多。上述专家认为,李克强副总理的城镇化思路从时间和空间上都紧密结合了中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城镇化在各种重要场合和文件中的密集“亮相”也显示了新一届政府深化改革的决心。  拉动内需的新引擎  随着各种红利的逐步消失,中国经济急于寻觅新的增长点。城镇化的频繁“亮相”被很多经济学者解读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的经济主打牌。  事实上,中央对城镇化研究由来已久,并已经过了局部试点。李克强早在2009年第15期《求是》杂志《保持经济安稳较快发展》1文中指出:我们要“调和推动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构成新的增长极、增长带、增长面,拓展扩大内需的新空间”。时至如今,城镇化已被看作是“实现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点”之一,并被认为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载体”之一。  多名专家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表示,城镇化之所以被提高到新的高度,首先还在于其在拉动内需方面的巨大作用。中国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迟福林此前在接受本报采访时曾称,中国经济低成本扩大时期的白癜风医治哪里最好终结、人口红利的递减等多方面趋势不可逆转,长时间以投资驱动的增长也不可持续。  迟福林认为,城镇化包括着巨大的投资与消费需求,加快推动人口城镇化进程,以城镇化为主要载体扩大内需,充分释放城镇化的需求潜力,是中国走向公平可持续发展的立足点和战略重点。  在过去一年多里,李克强数次提及城镇化是我国最大内需潜力之所在,较为重要的两次均以全文刊发的情势发表在核心刊物上。  去年2月,《求是》杂志发表李克强的重要文章:《在改革开放进程中深入实行扩大内需战略》。文章提到,我国正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市场空间大,内需潜力大,对发展具有持久的拉动作用。扩内需的最大潜力在城镇化。城镇化不但可扩大白癜风哪治得好投资,而且能促进消费,对扩大内需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消费需求是终究需求。要在保持投资公道范围的同时,完善政策,改进环境,特别要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有效释放我国巨大的消费潜力。  随后,李克强发表在《人民》上的一篇文章明确指出,展望未来,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增长的巨大引擎。正式将城镇化定义为未来经济增长的巨大动力。  外部环境“倒逼”的选择  开篇所述经济学者对本报表示,李克强对城镇化的定位还和高层对国际形势的判断有关。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继续产生深入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风险挑战史无前例。这是对我国发展环境和阶段作出的重大判断。  十八大报告提到,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国际大环境总体上对我国发展有益,我国发展长时间向好趋势没有改变。“从某种程度上说,城镇化也是一定情势下的‘倒逼’转变。”上述专家表示。  《行政管理改革》杂志2012年第11期发表的一篇李克强论述城镇化建设的文章进一步论述了这1观点。文章称,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一个基本问题,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特别是在国际经济环境产生深入变化、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和面临经济下行压力的新形势下,我们要依照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深入研讨城镇化科学发展的问题,这很有必要,意义重大。  “对外部局势的判断和对内部情势的评估是高层选择将城镇化作为重要经济政策的主要原因之一。”上述学者认为,从结束不久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看来,国家故意淡化GDP理念,经济增长将进一步转向依赖国内消费。而中国城镇化具有无可比拟的范围和潜力,不管在长期性、战略性、时代性上都具有巨大转折意义。  在李克强的思路里,城镇化不但仅是中国的问题,也是关乎世界的问题。去年11月,李克强在会面世界银行(行情专区)行长金墉时指出,我们推动城镇化,是要走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门路,要保证粮食安全,中国的粮食要立足本身,不可能靠世界市场解决,要更加重视绿色发展,加强环保节能,还要深化改革,加强社会建设,推动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等。  “13亿人的现代化和近10亿人的城镇化,在人类历史上是没有的,中国这条路走好了,不但造福中国人民,对世界也是贡献。”李克强说道。  推动发展的“润滑剂”  李克强所提倡的城镇化不仅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社会各方面改革和进步的“润滑剂”。  2012年4月,李克强发表在《求是》杂志上的文章指出,推动城镇化,要努力在改革攻坚中破解深层次矛盾。围绕城镇化发展中面临的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户籍和社会管理、资源支持和生态环保等问题。  目前,我国在土地、户籍、住房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存在诸多弊端,“二元结构社会”问题日益突出。上述学者认为,城镇化与人口、财政、区域经济、农村建设等都有密切关系,在城镇化这一主题的串联下,有利于推动中国全方位的改革和进步。其中,最受关注的户籍制度、土地制度、住房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等领域的改革一定走在前端。  他同时认为,李克强思路里城镇化的“润滑”作用绝不止于此,还在于对中国经济更大层面的调动和推动,城镇化是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举措之一。  对此,李克强在省部级领导干部推动城镇化建设研讨班学员座谈会上发表讲话时曾提到,要实现从中等收入国家进入高收入国家的目标,必须调和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工业化处于主导地位,是发展的动力;农业现代化是重要基础,是发展的根基;城镇化具有不可替换的融会作用,能够一举托两头,有益于增进工农和城乡协调发展,可以有效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和城乡居民收入。  在李克强的“新型城镇化”字典里,“人”已成为最重要的因素。上述专家认为,新型城镇化之“新”在于强调了人本和可持续,  1月15日,李克强在国家粮食局科学研究院考察调研时指出,推动城镇化,核心是人的城镇化,关键是提高城镇化质量,目的是造福百姓和富裕农民。要走集约、节能、生态的新路子,着力提高内在承载力,不能人为“造城”,要实现产业发展和城镇建设融会,让农民工逐步融入城镇。要为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提供市场,实现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辅相成。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by/817.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