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对内镜下发现的消化道息肉进行治疗,癌变率可降低76%~90%,所以临床上一旦发现消化道息肉则应积极处理对于糖尿病患者,哈医大一院内分泌二病房主任匡洪宇教授提醒:糖尿病患者一旦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应警惕息肉的发生,尽早行肠镜检查糖尿病患者血液微循环较差,组织细胞再生能力减弱,创面修复、愈合能力较差,合并消化道息肉患者行内镜下切除术时会不可避免地造成消化道息肉创面愈合延迟,甚至发生出血、穿孔等并发症糖尿病患者做息肉切除术前后要注意监测血糖,血糖控制正常后才能进行手术,术后血糖控制良好则有助于创面的愈合,减少并发症的出现
糖尿病患者应警惕肠息肉
如何治疗肠息肉
一旦发现肠息肉,应及早手术切除,术后必须坚持定期进行小肠肿瘤复诊,首次复诊时间可定在息肉切除后3-6个月,若病情稳定可适当延长随访时间
如何诊断肠息肉
患者李某,男,53岁,半年前出现腹泻伴左下腹间歇性疼痛,在一家门诊行肠镜检查发现“结肠息肉”,取病理后诊断为“结肠管状腺瘤”,医生建议内镜下切除患者有糖尿病已经十余年,现使用胰岛素降糖治疗,有结肠癌家族史在血糖控制良好后进行了内镜下息肉切除术,术后状态良好因进食较少自行停用胰岛素,也没有监测血糖,术后三天因便中带血再次入院,急诊肠镜发现息肉切除部位出血,于院内行止血治疗出院半年后,肠镜复查发现息肉复发
匡洪宇教授特别提醒身体超重的糖尿病患者,日常生活中应增加运动、控制饮食从而减轻体重,多吃蔬菜,少吃或不吃油腻、脂肪含小肠息肉手术量高的食物,规律服用药物、延缓糖尿病及并发症的发展是防止肠息肉的有效途径之一
什么是肠息肉
典型病例
肠息肉的发生因素
肠息肉是指生在肠粘膜表面并隆起的病变组织,是肠道内常见的疾病据了解,大约30%的人在一生中会有肠息肉的形成根据病理检查结果,源于肠上皮的息肉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即:增生性息肉、炎症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目前,腺瘤性息肉作为公认的癌前病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结肠腺瘤性息肉的体积越大、绒毛成分越多及不典型增生程度越重,其癌变率越高
肠息肉特别是腺瘤性息肉, 一旦查出应及早处理腺瘤性息肉为大肠表面及隐窝上的细胞异常增生所致,出现未成熟细胞并常伴有不同程度的异常增生,已具备肿瘤的一些特征,应该在内镜下什么是肠息肉切除内镜下无法切除和破坏的息肉应积极手术治疗摘除或切除的腺瘤应行病理检查, 若无癌变则无需进一步治疗目前,内镜下切除术是消化道息肉治疗的首选方法
肠息肉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年长、男性、有肠癌家族史、吸烟、饮酒、高脂饮食等均是息肉发生的危险因素最近有研究发现:超重及患有糖尿病是肠息肉的高风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常合并肥胖、高血脂等代谢失常状态,这些都会导致肠息肉发生率增高且癌变风险增大
生长于不同部位的肠息肉, 可导致不同的临床症状临床上部分肠息肉患者无症状,一些患者出现腹泻、便秘、便血、下腹部不适等症状,往往不引起患者的重视,糖尿病患者容易与胃肠道功能紊乱混淆,在夏季常常认为是吃了不干净的食物肠镜检查是肠息肉产生的原因发现息肉的重要手段,而病理学检查则有助于区分息肉是否是良性,以指导下一步治疗
北京哪个医院治白癜风效果好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zysx/6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