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旁正常组织肠腺基底部有少许细胞阳性(7.0%)增殖细胞核抗原与大肠息肉
作者:罗玉琴 赵一岭 王剑波 潘伯荣 吴开春
肿瘤的发生、复发、转移与细胞增殖活动有较密切的关系我们对40例大肠息肉组织及14例附有癌旁组织的结肠癌组织石蜡切片进行了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检测结果9例炎性息肉有1例表达阳性(11.1%),10例增生性息肉有1例表达阳性(10.0%),炎性及增生性息肉阳性表达在腺窝的下1/3及肠腺基底部9例管状腺瘤(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有2例表达阳性(22.2%),其中伴轻度不典型增生1例阳性表达在个别肠腺及腺窝上、中、下三带,无不典型增生的1例阳性切片在腺窝、下带散在细胞阳性12例绒毛状腺瘤中只有伴不典型增生的4例切片阳性(33.3%),其中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的2例阳性表达在腺窝的中上2/3,伴轻度不典型增生的2例阳性表达在腺窝的中下带40例大肠息肉中直径1.00~1.50 cm 4例,阳性表达3例(75.0%);0.50~0.99 cm 9例,表达阳性1例(11.1%);0.10~0.49 cm 27例,表达阳性4例(14.8%);40例大肠息肉阳性表达率20.0%14例结肠癌组织表达9例(64.3%),癌组织分化程度越低,阳性表达越强
中国图书分类号 r574.6
本实验结果表明:(1)pcna阳性表达按下面的顺序增加,炎性/增生性息肉-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结肠癌符合从良性至恶性,从低度恶性向高度恶性发展的规律(2)伴有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pcna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无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性息肉(3)息肉越大阳性表达越高(4)大肠粘膜及炎症增生性息肉pcna阳性表达主要在腺窝底部占优势提示大肠息肉的异形增生程度、病理组织学类型、高度增生、增生部位向腺窝上方扩展及息肉大小在大肠息肉向大肠癌转化中是最值得重视的因素
〔收稿1998-11-23 修回1999-01-27〕
单位:罗玉琴 (吉林市第222医院消化内科,吉林);赵一岭 王剑波 潘伯荣 吴开春 (第四军医大学,西安)
中国免疫学杂志 1999年第6期第15卷 临床免疫学
作者简介:罗玉琴,女,37岁,博士生,主要从事病理学研究
北京最好白癜风医院治疗费用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zysx/5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