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肠炎症癌变监控新指标及治疗靶点——mir-
来源:医学界消化频道
作者:遨游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炎症活动与缓解的反复交替是临床主要特征。在长期反复的炎症刺激中,可能会诱导远期的肠炎相关性结肠癌(CAC)的发生。因此,指南推荐在UC诊断8~10年后,每1~3年应该进行内镜防癌筛查。然而目前缺乏有效的辅助诊断标记分子和药物治疗靶点。微小RNA,是一种能结合并调控mRNA功能的,长度约18~25个核苷酸片段的RNA。大量研究提示微小RNA参与了组织中炎症及非可控性肿瘤的转化过程。
最近,来自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大卫格芬医学院消化疾病所科学家们发现一种微小RNA能参与调控UC的临床进展和相关性结肠癌事件的发生。该项研究成功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Gastroenterology上,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更好的监测UC远期肿瘤恶性事件的发生,并提供新的治疗靶点。
首先科学家们基于大量的临床样本发现一种名为miR-的微小RNA在UC病人中的表达特点,主要有:1.UC中表达明显高于克罗恩病和正常对照;2.活动性UC中表达也高于缓解期UC;3.病程大于10年的UC病例中miR-也明显高于小于10病程的UC患者。此外,在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标本中miR-水平明显高于散发性结肠癌和对照组。这些结果表明miR-的表达水平与长期反复的炎症有关,并能很好的指示肠道慢性炎症及相关性恶性事件发生。
随后研究者进行了一系列生物学信息学和细胞模型试验发现miR-在炎症向肿瘤转化过程中主要表现为一个炎症调控“中间者”的作用。活化后的IL-6/stat3炎症信号能促进miR-的启动子转录,而miR-又能进一步活化下游Akt和NF-κB信号通路,最后活化的Akt和NF-κB能级联的反馈性促进IL-6/stat3炎症信号的活化,从而构成一个由miR-介导的新型炎症环路。
关于miR-在肿瘤中的作用,科学家们也做了相关研究。结果发现肿瘤细胞中过表达miR-能促进肿瘤的转移能力。相反,沉默其表达能抑制IL-6诱导的肿瘤侵袭能力。研究者还进一步在肿瘤分期不同的结肠癌标本中,证实了miR-与肿瘤高侵袭能力存在正相关性。此外,miR-介导的炎症环路在肿瘤进展过程中也是处于高度活化的状态。
最后,为了研究miR-能否成为UC及相关性结肠癌的临床治疗新靶点。科学家们构建了一系列由化合物或者基因工程技术诱导的小鼠急/慢性肠炎和散发性/肠炎相关性结肠癌模型。结果发现miR-与肠道慢性炎症及炎症相关性结肠癌的调控关系再一次在动物水平得到证实。同时通过结肠内注射miR-的化学抑制剂发现可以显著缓解小鼠的肠道炎症和终末肠道肿瘤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这项研究发现受肠道炎症信号上调的miR-能作为肠道慢性炎症活动和恶性转化事件的标记分子。同时由miR-介导的炎症环路不仅能调控结肠炎症的活动与缓解,同时还参与了炎症相关恶性事件的发生及进展。miR-的化学抑制剂能有效缓解小鼠肠炎和肿瘤,为临床中UC和相关性结肠癌的防癌筛查及药物治疗提供了新的靶点。
(本文系医学界杂志原创文章,转载需授权并注明来源作者,欢迎投稿及版权合作,小编联系方式:邮箱liushiyi
yxj.org.cn,北京治疗白癜风需要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怎么治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zysx/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