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微创在线提醒您
腺瘤性肠息肉越大,恶变的可能也越大。数据显示,腺瘤性肠息肉长到1~2厘米,癌变几率为5%,长到2厘米以上,癌变几率约为25%~50%。肠息肉癌变成大肠癌受多种因素影响,可能是患者基因变异,也可能是患者长期喜好油煎、烟熏、烧烤的烹饪方式,此外,还与抽烟、喝酒、反复腹泻、便秘、过度疲劳所致的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
40岁以上要做肠镜检查
无论是哪种肠息肉,早期都没有不适表现。这是因为肠道的宽度有3~4厘米,本身还能扩张,能容得下息肉的体积。若因息肉造成便血、腹胀、黏液大便等症状,意味着息肉可能已发展到中晚期,甚至是大肠癌的中晚期,而大肠癌早期也常常是没有疼痛等感觉的。近期有四个病例让施章时印象深刻:都是年纪在60岁以上,因痔疮或肛瘘就医,做肠镜发现有息肉,取息肉组织做活检后发现癌变。因此他建议,老年人别把肠道、肛周的问题都归结为“痔疮”,有大便出血、腹胀等一定要做肠镜检查。
大肠癌多见于40岁以上者,施章时建议,这些人若从未做过肠镜,应做一次肠镜检查。与胰腺癌、肝癌等相比,大肠癌的生存率非常高,及时发现和治疗后,90%的患者可以得救,但在我国能早期发现的可能还不到10%,与肠镜检查不足有关。不少人排斥做肠镜检查,原因是检查时可能会牵拉肠道引起不适甚至疼痛,现在已有无痛的全麻检查。
肠镜检查一旦发现肠内有息肉,无论是哪种都应切除。施章时称,对于小于2厘米的息肉可以直接用肠镜切除;大于2厘米的息肉无法在肠镜下切除,可先取组织标本做病理检查,改日在腹腔镜下做切除手术,若有癌变可进一步扩大切除。之后的随诊也很重要,要求患者隔一年再回来做肠镜检查,如果没问题就隔三年再检查。这是因为肠道长达1.5~2米,可能不仅只有一个息肉,也不排除没切除干净的可能性。
3大症状警惕结肠息肉
一是便血。结肠息肉患者最容易出现便血,但不少人会把大便出血误以为是痔疮的症状,结果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医院的专家介绍,痔疮引发的出血往往是大便后滴血,呈鲜红色,而且在平时并不会出血。但结肠息肉引起的出血常常混杂在便中间。
二是大便习惯改变。包括大便时间、次数的改变,以及便秘或不明原因的腹泻。特别是便秘与腹泻反复交替出现,或者引起腹痛的时候,更要引起警惕。
三是大便形状异常。正常的粪便应该呈圆柱形,但如果息肉在结肠腔内,压迫粪便,则排出时往往会变细,或呈扁形,有时还附着有血痕。
合理饮食预防结肠息肉癌变
结肠息肉作为一种消化系统病变,它与饮食习惯密切相关。30多岁就得大肠癌的年轻人增多,这主要是由于现代人习惯于“二高一低”即高脂肪、高蛋白、低膳食纤维的饮食结构,加上运动量太少有关。
经过腌熏等加工的食品也是当今人们餐桌上的“常客”,这类食物往往含有一定的致癌成分。
为此,饮食清淡,多吃些富含膳食纤维的粗粮、新鲜蔬菜和水果,少吃肉类海鲜、煎炸熏烤以及过于辛辣的刺激性食物,保持良好的排便习惯,还要戒烟限酒等,有助于预防结肠息肉的产生。来源:大洋网-广州日报
欢迎扫描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北京治疗白癜风要用多少钱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zysx/4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