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身体里的ldquo定时炸弹
随着我们肉吃得多了,蔬菜水果吃得少了,容易得的肿瘤类型也发生了变化。比如肠癌现在出现得越来越多,那肠癌可以预防吗?怎么预防呢?
肠癌的出现不是一天两天,而是要经过好多年。让肠癌出现的原因也很多,但95%的肠癌都是从息肉变来的。原来息肉是大部分肠癌的“元凶”!
美国以前肠癌非常多,但最近10年居然新出现的肠癌比原来少了30%,他们干了什么事呢?就是让更多的人做肠镜,发现息肉后把息肉切掉,原来这就是预防肠癌发生的最好方法啊!所以,体检做个肠镜,发现肠息肉切除掉,是预防肠癌的最好方法!怕疼?还有无痛肠镜可以选。
肛肠息肉有什么症状?
肛肠息肉的症状为便血、脱垂、肠道刺激症状。
(1)便血:无痛性便血是直肠息肉的主要临床表现。肛肠息肉的便血出血量较少,如果由于排便时挤压而使息肉脱落,和息肉体积大位置较低,可发生较多量的便血。便血特点为带血,而不发生滴血。
(2)脱垂:息肉较大或数量较多时,由于重力关系牵拉肠粘膜,使其逐渐与肌层分离而向下脱垂。病人排便动作牵拉及肠蠕动刺激,可使蒂基周围的粘膜层松弛,可并发直肠脱垂。
(3)肠道刺激症状:当肠蠕动牵拉息肉时,可出现肠道刺激症状,如腹部不适、下腹痛、腹泻、脓血便、里急后重等。
哪些息肉容易变癌?
虽然说,肠息肉是肠癌的“元凶”,但也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容易变癌的。请记住容易变癌的息肉的名字叫:腺瘤性息肉。是不是腺瘤性息肉是病理报告才会告诉你的,所以一定要关心病理结果。
腺瘤性息肉又包括了: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和混合性腺瘤这三种。息肉容不容易变癌,就看息肉的病理结果、大小和有几个息肉。根据这个,息肉变癌的危险性是不同的:
低危险:1-2个;小于1cm的管状腺瘤;增生性息肉。
高危险:3个及以上;大于1cm的管状腺瘤;绒毛腺瘤或者管状绒毛腺瘤;病理有高度异型增生或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对于低危险的,你可以放点心;对于高危险的,一定不能放过他们,也许哪一天他们就变癌了。所以,不是所有的肠息肉都会变癌,但一定不能放过容易变癌的息肉,他们就是“定时炸弹”。
切了以后会不会复发?
真想告诉你是不会复发的,但医学的真相却是残酷的:有可能再长出来的,每个人不一样。
再长出息肉的原因有哪些呢?
1、息肉切除后肠子上仍可能会长出新的息肉,到75-80岁才会逐渐停止,肥胖、高血脂和息肉家族史的人更容易长息肉。
2、大于1cm的息肉切除后,特别是采用分片法切的,息肉的残端会复发长出息肉,局部复发率可达10%-35%。
3、弯曲的肠子存在看不到的地方、查肠镜前肠子没有洗干净、检查时肠子抽筋、操作医生的肠镜水平低和退镜子太快等原因,都可能导致没有看到肠息肉。
肠息肉复发主要有三种可能:真正的复发、没有切干净、没看到。有时,切息肉的时候会比前一次肠镜多发现几个息肉,这也是正常的。
所以,医学的真相很残酷,肠息肉是有可能复发的,医学上不存在%,所以我们能做的是:定期复查。
肠镜多久做一次?
肠镜的检查,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考虑。对于高危的群体,一般建议是至少一年查一次肠镜,所谓的高危群体,一是对于有结直肠癌家族患者,一般需要每年检查一次肠镜。
另外就是对于有溃疡性结肠癌,或者是一些癌前疾病的,如结直肠多发的患者,一般也是需要每年进行一次的肠镜检查。对于正常的患者,如果是为了预防结直肠癌,可以每年或者两到三年检查一次肠镜,没有症状的,可以两到三年进行一次。
得了肛肠息肉自我调养尤为重要,它不仅能改善局部不良环境的刺激,同时也为治疗及康复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生活中应该怎样预防?
1、保持规律健康的生活。弱碱性的体质的人不容易得肠息肉,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尽量保持弱碱性体质而避免酸性体质。
最重要的是保持健康的生活,养成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做到不疲劳,不熬夜,保持充足的睡眠。这样都能够防止身体呈一个酸性的状态,进而起到预防肠息肉的目的。
2、饮食上尽量吃得清淡。因为肠息肉是在肠内不长的息肉,所以和饮食有密切的关系。这就要求人们要保持清淡饮食,尽量少吃一些辛辣刺激的食物,预防便秘和腹泻。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避免肠息肉的产生。
3、定期的体检。定期的体检对于预防癌症有着非常好的作用,因为肠息肉有一定的可能性会恶化成癌症。
因此经过定期的体检,及时的检查是否有肠息肉的发生,如果有则看肠息肉的种类是否是容易致癌的肿瘤,从而将癌症扼杀在摇篮里。
医院专家提醒:看完这些内容,如果还没有解决你的疑问与困惑,可拨打我们的-,或在陕西治疗白癜风医院白癜风怎样防治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zz/9639.html
- 上一篇文章: 胆息肉肠息肉胃息肉鼻息肉到底哪个该
- 下一篇文章: 这个最傻最笨的癌症,这样做,几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