痔疮与大肠癌如何区别?
大肠癌最早和最常见的表现就是便血。十人九痔,痔疮发生率很高,临床上发现不少大肠癌患者都将大便带血误以为是痔疮出血。
但是,痔疮因多在肛门附近,位置靠外,便血是以鲜血为主,与大便混合性不强。而大肠癌的便血与大便混合、掺杂在一起,因出血部位距肛门远,所以,排出的大便与血混合在一起,且有黏液、血污,简单说就是,大便带血,就要去排查一下是否患上了大肠癌。
如何早发现大肠癌?
“便潜血检测能对便血患者大便中血红蛋白进行检测,来筛选直肠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对发现和预防消化道早期相关疾病效果明显。能减少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降低受检者的痛苦和经济成本。”
朱潇逸说,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大便潜血检测是非常有必要的。当出现便潜血检测阳性时,应提高警惕,及时进行镜检,筛选直肠癌等恶性肿瘤,及早进行相应治疗。
有哪些习惯的人易被肠癌“盯上”?
1、不爱吃蔬果、全谷
膳食纤维有助于通畅大便,保护肠道健康。目前认为,每天摄入25~30克膳食纤维是比较理想的。但有调查发现,大部分人每天的膳食纤维摄入量是不够的,只有13~15克。
膳食纤维分为水溶性和非水溶性的,非水溶性的即蔬果中一丝一丝的纤维,而水溶性的即口感嫩滑的食物,如菇类、海藻类等,还有一些看起来不黏,却有丰富的果胶,如苹果、燕麦、牛蒡等,也要多加摄取。
2、不爱喝水
水喝不够,吃再多高纤维素的食物,大便也无法排出来。每天喝5杯水(约毫升),就可以降低45%大肠癌概率。
晨起喝一杯水非常重要,因为这样不仅能补充睡眠时流失的水分,更重要的意义是诱发“胃结肠反应”,适度刺激副交感神经,诱发自然的便意。
3、爱吃红肉、加工肉品与烧烤
世界癌症研究基金会和美国癌症研究所共同出版的防癌建议:
红肉(猪肉、牛肉等)和加工肉品,是大肠癌的强力危险因子,因此每周红肉的摄取上限应在克以下,加工肉品更应避免。
而红肉经过高温烧烤后,会产生多达17种的异环胺,异环胺在动物实验中已被证实对大肠具有致癌性。
4、胖子
肥胖会引起发炎,而发炎在癌症发展的各个阶段如癌变、侵袭、转移中都扮演重要的角色。自己胖不胖,腰围就能给出答案。男性腰围建议不超过90厘米,女性腰围建议不超过80厘米。
5、不运动
大肠癌在白领中的发病率上升很快,和久坐、运动少有很大关系。运动少,肠胃蠕动慢,会增加肠道癌变风险。
经常锻炼可以显著降低肠癌危险。每天运动30分钟就可以使容易癌变的肠道息肉减少三分之一。每天至少进行三十分钟中等强度的锻炼,如快步走,以稍微感觉有些大喘气为宜。
6、不做筛检
大肠癌盛行率不断攀升,虽然发生率高,却能早期发现、早期治疗,且治愈率高。因为大肠癌大多数都是因为腺瘤性息肉经过5~10年后演变而成,只要定期筛检,便能防患于未然。
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进行一到两次大便潜血检查,如果有排便异常,则要及时进行肠镜检查。
大肠癌有哪些前期预警症状?
?大便习惯改变,大便次数增多,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大便带血及粘液便
?大便形状变细、变形、排便费力
?时有排便感,却无大便解出,有里急后重的感觉
?腹部不适,隐痛或腹胀,症状持续存在,并有逐渐加重趋势
?原因不明的贫血或体重减轻
?腹部可摸到肿块,多见于右腹部,可推动
便潜血检测适合人群:
1.年龄在40岁以上2.便秘3.长期有肛门下坠感4.长期腹泻5.黑便6.高蛋白质、高脂肪食物,膳食纤维不足7.患有慢性结肠炎、结肠息肉;家族性多发性肠息肉瘤、结直肠癌阳性家族史8.排便习惯改变,排便次数增多9.腹痛,可为隐痛、绞痛甚至剧痛10.腹部有肿块
北京白癜风哪家最好治疗白癜风小偏方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zz/6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