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久留米大学的Fukuoda博士近期于Gut杂志上发表了1例丝状息肉病(FP)伴憩室引起的结肠狭窄。
病例介绍患者男,70岁,主因「右下腹痛伴腹胀」就诊。既往无炎症性肠病(IBD)病史、无吸烟、饮酒史。入院时生命体征正常。腹部查体发现在右腹部可触及一大小约5×5cm的质软肿物。
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白细胞计数13.4×/L,血红蛋白13.5g/dL,血小板计数x/L,血沉64mm/h,白蛋白3.62g/dL,C反应蛋白3.97mg/dL。
腹部CT显示升结肠壁(局灶高密度肿物)增厚(图1A)。结肠镜显示升结肠巨大息肉样肿物呈指状突起,结肠镜无法通过该部位(图1B)。然而,下消化道造影显示结肠狭窄及息肉样病变(图1C)。黏膜活检后行细菌及结核杆菌培养阴性,且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阴性,除外感染性肠炎及肠结核。
图1A示腹部CT显示升结肠壁增厚;B示结肠镜下可见右半结肠多发指状突起的息肉样肿物;C示钡灌肠检查显示升结肠不规则狭窄伴息肉样病变
那么,该病例的诊断是什么?
为解除结肠狭窄,患者接受了右半结肠切除术,最终诊断为「丝状息肉病伴憩室」。已切除的结肠大体标本可见巨大的丝状息肉、多发憩室以及结肠狭窄。组织病理学上,可见多发憩室(图2A)及丝状息肉,后者表现为正常的结肠黏膜伴有非特异性炎症改变,黏膜下可见纤维化和水肿(图2B)。未见溃疡形成、肉芽肿形成及恶性征象。
图2A示升结肠可见多发憩室,无隐窝炎火隐窝脓肿;B示丝状息肉的顶端的黏膜固有层可见炎症,无异型增生
FP是一种表现为多发细长指状突起的少见疾病,多见于IBD(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患者。表现为反复溃疡形成和愈合相交替的慢性炎症,可导致指状突起的形成。
有趣的是,目前已报道的不伴有IBD的FP共21例,见于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X、肠结核或结肠腺癌。既往仅有1例报道FP与结肠憩室同时存在。
虽然罕见,但肠道慢性炎症伴憩室炎可导致结肠狭窄以及巨大FP的形成。鉴于FP与多种肠道炎症相关,因此,每个FP的病例均应具体分析。
编辑:张跃奇
回复绑定即可获取5个丁当白癜风治疗中药有什么广西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zz/39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