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病佳方乌梅丸
点击上方蓝字“玉一斋”,让我们一起学中医吧
蒋健,字奕安,号石羽全人,玉一斋主人,上海中医院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上海市名中医,全国第六批名老中医药专家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岐黄学者,擅长中医脾胃病及内科杂症的治疗。
《伤寒论》厥阴病篇:“蛔厥者,乌梅丸主之。又主久利”。诸多医家认为乌梅丸适用于寒热虚实错杂证的治疗。《医宗金鉴》云“此药之性,酸辛甘苦、寒热并用,故能解阴阳错杂,寒热混淆之邪也。”兹介绍几则以乌梅丸治疗以腹痛并大便异常为主要症状、以寒热错杂为主要病机的医案,希翼加深对乌梅丸功效的理解。
1.腹痛为主案朱女,45岁,年6月17日就诊。主诉:反复左下腹痛6~7年,大便日行1次,质烂而有紧迫感,舌红,苔白,舌下静脉瘀曲,脉细弦。曾有便后鲜血,绝经已2月。肠镜示溃疡性结肠炎(乙状结肠、直肠段),粘膜水肿、充血。乌梅丸加味:乌梅12g,细辛3g,肉桂10g,川椒10g,附子3g,炮姜12g,黄连6g,黄柏12g,当归6g,党参15g,茯苓30g,白术30g,败酱草30g,元胡20g,14剂。
二诊(6月24日):药后腹痛大减,大便稍成形而仍有不尽感,舌脉同上。上方元胡增至30克,另加大腹皮9g,金银花30g,三棱12g,莪术12g,14剂。后随访诸症均除。
舌质虽红但其苔色为白,以此即可以判断病机属于寒热错杂而用乌梅丸主治,再重用白术、茯苓益气健脾,渗湿止泻;败酱草、元胡清热活血止痛。全方攻补兼施、寒热并用、辛开苦降、刚柔相济。二诊时因大便仍有后重感、舌下静脉瘀曲,加大腹皮下气宽肠,三棱、莪术活血化瘀,金银花助连、柏清热解毒,方告大功。
2.腹痛便溏案朱男,28岁,年8月12日就诊。主诉:腹痛2月余,痛在脐下、脐周为主,大便1日2~3次,不成形,呈黏液鼻涕样,并伴有不尽感,矢气多,便后痛减,上述症状着凉或食冷则尤甚,舌红,苔白,脉细弦。肠镜示慢性结肠炎。乌梅丸加味:乌梅12g,细辛3g,肉桂6g,附子6g,川椒3g,干姜6g,当归10g,党参12g,茯苓20g,黄连10g,黄柏10g,大腹皮12g,金银花30g,连翘15g,苦参15g,白芍30g,甘草6g,元胡30g,7剂。
二诊(8月19日):腹痛减去七成,大便减少至每日1~2次,先成形后不成形,粘冻消失,舌红,苔薄黄,脉细弦,改投香砂六君子汤加味:党参15g,白术15g,茯苓30g,半夏12g,陈皮12g,香附12g,神曲12g,麦芽15g,车前子30g,泽泻15g,败酱草30g,金银花30g,元胡30g,7剂。
三诊(8月26日):腹痛不再,大便日行1次成形。一年后又起此疾,再投乌梅丸同样有效。
舌红、大便鼻涕样黏液为热象(详见后述),着凉或食冷后症状加重为寒象,故用乌梅丸主治,加金银花、苦参、连翘加强清热解毒之力,大腹皮下气宽肠以除后重,芍药甘草汤和元胡止痛,茯苓健脾利湿止泻。药仅7剂,诸症明显减轻,再以香砂六君子加味竟收全功。一年后此病复发,再投乌梅丸再效,实非偶然。
3.腹泻便脓血案沈男,25岁,年3月28日就诊。主诉:反复大便带血3年余。年外出时因饮食不节而出现腹泻,日行7~8次,有粘液脓血,伴里急后重感,经治疗后一度好转。年8月又出现过上述诸症。刻下大便日行4~5次,水样稀烂,带粘液脓血和不消化物,有里急后重感,便后肛门灼热,肠鸣,有畏寒、发热感,口干欲饮而口淡,恶心,腰酸膝软,乏力,头晕,胃脘隐痛、进食缓解,舌红,苔黄,脉软弦。肠镜示左半结肠糜烂。先治以清热解毒,化湿消食:炒地榆30g,苦参20g,金银花30g,椿根皮30g,乌梅30g,焦山楂30g,元胡30g,陈皮15g,藿香15g,神曲15g,麦芽15g,7剂。
二诊(3月4日):服药2剂即大便减为每日1次,服至第4剂即脓血便及里急后重感消失,黏液减少,恶心除,发热感止但仍怕冷,中下腹痞胀隐痛,便后痛减,咽喉疼痛,舌淡红,苔黄,脉软弦。乌梅丸主之:乌梅30g,当归12g,党参15g,川连10g,黄柏12g,细辛3g,肉桂10g,附子5g,川椒6g,炮姜10g,7剂。
三诊(3月11日):精神好转,咽喉痛及怕冷消除,唯左下腹仍大便前后疼痛,大便粘冻尚存,舌淡红,苔中黄腻,脉细弦。乌梅丸加炒地榆15g,金银花30g,槐花10g,元胡30g,大腹皮15g,14剂。四诊:大便成形,或2~3日1次,余无任何不适,上方14剂分4周服用以资巩固。
左半结肠糜烂,先予溃疡性结肠炎经验方以清热解毒、燥湿酸收止泻,并加化湿止呕、健脾消食助运、止痛之属。服药仅2剂即泻止、4剂即脓血便消失。怕冷为寒;发热感、苔黄为热,寒热错杂而兼见“喉咽不利”(《伤寒论》第条)、“咽中痛者”(第条)、“久利”(第条)以及腹痛后重,的系厥阴病乌梅丸证,又二诊时患者始诉中下腹痞胀隐痛,遂投以乌梅丸原方。药后咽痛及怕冷除,精神好转。因腹痛、大便粘冻尚存,故三诊时乌梅丸加初诊所用之炒地榆、金银花、元胡、槐花、大腹皮清热解毒,行气止痛,竟获全功。
乌梅丸适应证的辨别有以下体会:
1腹痛同时兼有大便异常,尤其病程较长者。腹痛常在脐周围或少腹部,轻者可仅表现为腹部不适。大便异常以1日数次腹泻居多,或大便松散不成行,或便血,或便脓血,或带黏液、黏冻,或腹泻与便秘交替,或大便反少而难、有里急后重感。
2在(1)的基础上有寒热并存的徵象。其寒象可以是苔色白或白腻,恶寒畏风,胃寒肠冷,腹痛喜温喜按,包括平素怕冷、受寒或食冷则症状加重等体质、诱因方面的因素。热象可以是发热或有发热感,脘腹有灼热感,口臭,口苦,口干,舌质红,苔色黄。尤其大便带有黏液、黏冻也可以理解为肠道有热。《金匮要略》“五脏风寒积聚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指出:“有热者,便肠垢”。肠垢即肠中的黏液垢腻,包括脓血,均是肠道有热的表现。辨别寒热的表现可以“但见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3具有厥阴证的其它表现。如吐蛔,腹痛,心烦喜呕,手足厥冷、喉咽不利、咽中痛之类均是。掌握以上要领,运用乌梅丸庶几无差矣。
-(THEEND)-
(插画·编辑〡朱蕾蕾)
年敬请继续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zz/12410.html
- 上一篇文章: 钟老呼吁得了直肠息肉会有什么反应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