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中医院教授、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第七届主任委员王锡山
年,我国结直肠癌预计每年新发病例数约72.6万人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以及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结直肠癌发病率逐渐升高。年我国新发病例37.1万,死亡病例19.1万。而年全国新发患者达52万,我国结直肠癌的防治任务异常艰巨。中国肠癌的流行病学特点,总结来说,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城市发病率高于农村,东部发病率高于西部,上海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城市。而且发病率仍在缓慢上升,平均每三分钟新发病例两个,这些都是生活方式改变带来的。与邻国日韩相比,我国结直肠癌的5年生存率相差近10%。
通过WHO开发的一款流行病学预测工具,来预测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其结果显示,截止年,我国结直肠癌预计每年新发病例数约72.6万人,死亡病例数约36.5万人,截止年,每年新发病例数约预计88.8万人,死亡病例数48.9万人。
在早期筛查方面我国尚有一定差距,其中有国家策略制定的原因,也有经济水平的原因。由于人们对大肠癌筛查的普遍接受度比较低,我国大肠癌患者早期诊断率仅有7%左右,晚期为15%-25%,间接导致了我国整体治疗水平偏低。
肠癌是生活方式病,早期筛查很关键!肠癌是一种生活方式病,80%是由结直肠腺瘤动态发展为腺癌。这其中有很多危险因素,比如高蛋白、高脂肪、高热量饮食,熬夜以及各种精神因素。
高危人群首先要看其在高危因素的基础上是否合并消化道症状,是否合并其他肿瘤,一级亲属是否患结直肠癌。不过,高危人群并不代表一定会罹患结直肠癌。
因此要想针对性的预防就要求广大基层医生向人群进行科普宣传,指导大众如何去筛查。对于高危人群给予严格指导,从而早期发现恶性肿瘤。
同时,人们要重视生活方式,善于发现异常,及时就诊,要有保养的理念。若早期患者的比例能达到30%-40%,我们的生存率将会大幅上升。
其实,肠癌从息肉到腺瘤再到早期癌有5~10年的发展期,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的效果非常好。
病情发展到晚期的时候,不仅难以治愈,而且花费巨大。从卫生经济学角度来看,三级预防效益比低于一级和二级预防,最好通过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将疾病扼杀在摇篮里。结直肠癌和宫颈癌都是明确可以从筛查中受益的两个癌种。
肠癌防治要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入手对于大肠癌的防治,我认为需要从三个层面来做:
一是国家层面,“关口前移,预防为主”,增加结直肠癌预防资源的投入,大力推广肠癌早期筛查和相关的措施。
二是社会层面,各个社会部门齐心协力,研究制定相关政策,更重要的是“专科医生同质化、病人治疗规范化”,形成一个全链条的防诊治路径。
第三个层面就是个人,我们要呼吁和号召公众珍爱健康,提高每个人的防癌意识,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让每个人都了解结直肠癌,并予以重视。
肠癌患者亲属都应该做好早期筛查工作目前,想杜绝癌症的发生不符合客观发展规律,不要迷信各种治疗“秘方”。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方式才是预防肠癌发生的重要手段。肠癌是吃出来的“富贵病”,共同的饮食方式和生活习惯,存在着相似的患病风险。所以生活在一起的家人,包括配偶、子女,有血缘关系的家人,包括父母,兄弟姐妹等都应该做好早期筛查工作。
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效果好。从美国的治疗经验看,预防肠癌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在早期筛查过程中,发现肠息肉,及时手术去除,这使得早期筛查非常有意义。而筛查中最重要的是做到简便、无痛、准确。
为促进行业交流,早筛网建立了“癌症早筛行业交流群”,有意加入的读者可扫码添加管理员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zz/11125.html
- 上一篇文章: 中医特色ldquo艾灸rdquo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