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肉切除之后过多久复查肠镜来自最新指南意
“医生,我切完肠息肉多久来复查?”看过我们之前的文章的朋友们应该对这个问题不会陌生《息肉明明切除了,为啥还是得了大肠癌?只因忽视这个细节》
今天我们对进行整理,并结合英国胃肠病学会(BSG/ACPGB/PHE)指南以及美国结直肠癌多社会工作组(USMSTF)。
指南更新??滑动查看
旧版ESGE指南对于肠镜监测的建议是根据基线结肠镜内镜和病理学特征,基于异时晚期肿瘤(晚期腺瘤或结直肠癌)发生风险而提出的。新版指南认为,评估息肉切除术后的监测获益时,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是更为相关的结局事件。
近期的队列研究显示,息肉切除术后患者的长期CRC风险与一般人群或无腺瘤患者相似或略高。对CRC高风险者进行结肠镜监测效果小于1%,对低风险患者无明显效果,故结肠镜监测的获益较为有限。
同时,结肠镜检查也有一定的不良事件风险,如穿孔(0.05%),出血(0.25%),死亡(0.%),老年或有基础疾病患者,上述风险会进一步升高。此外,监测本身还会给患者尤其是高风险腺瘤患者带来心理负担。
在如今的高质量结肠镜检查下,筛查人群中发现腺瘤的患者高达70%。过度的内镜监测将会占用大量的资源。因此,为权衡安全性和风险,减少资源浪费,息肉切除术后监测应相对保守和有选择性。
在此基础上,ESGE对指南进行了更新。新版指南有几处术语的变化,以“息肉”替代“病变”、“肿瘤”,以“需要/不需要监测”替代“高风险/低风险”,以减少负面含义。
旧版指南中部分内镜下或病理学危险因素的意义有待商榷。尤其是息肉数量或绒毛成分对长期CRC发生风险影响似乎很小。此外,关于锯齿状息肉术后CRC风险有了一些新的数据支持。
适用对象三、制定检测方案的考量因素离新版指南提出,息肉大小对制定术后监测方案至关重要,对息肉大小的标准化测量亟待解决。此外,基于更新的研究数据,ESGE对需要监测的腺瘤数量限制放宽至4个,病理中的绒毛成分不再影响监测方案的制定,同时增强了对锯齿状息肉的监测建议的推荐力度。
01息肉大小推荐意见:当计划息肉切除术后监测方案时,建议根据内镜或病理学评估,标准化测量息肉大小(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对比旧版指南:旧版指南未提及这一点,监测间隔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息肉的大小,但目前对息肉大小的测量,无论是内镜还是病理都存在很大的偏差,可以通过使用同一参照物来减少,如活检钳或圈套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内镜下的实时精确测量有望得到实现。
02不需要监测的患者推荐意见:完全切除的1-4个10mm伴低度不典型增生的腺瘤(无论是否有绒毛成分),或10mm无不典型增生的锯齿状息肉,无需结肠镜监测,只需常规CRC筛查(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若无法做到常规筛查,推荐10年后复查结肠镜(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03需监测的患者推荐意见:对于以下患者,ESGE推荐进行为期3年的结肠镜监测:
a)完全切除的息肉中至少1个≥10mm或伴有重度不典型增生;
b)≥5个腺瘤;
c)锯齿状腺瘤≥10mm或伴有不典型增生(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
对比旧版指南:旧版指南认为,高风险组患者(有绒毛成分/高度不典型增生/息肉≥10mm/≥3个腺瘤)需监测。
表1:腺瘤性息肉的术后监测
表2:锯齿状息肉的术后监测
04有遗传综合征风险的患者推荐意见:ESGE建议有10个及以上腺瘤的患者行遗传咨询(强推荐,中等质量证据)。值得注意的是,有腺瘤性息肉病综合征的患者,具有极高的CRC风险。
四、检测方案(流程、时限)新版指南明确指出,连续2次结肠镜监测均无需监测息肉的患者,后续只需常规筛查。对于分块切除需早期复查的患者,息肉大小限制放宽至20mm,且建议复查后12个月进入监测程序,以排除晚期复发。
01第二次结肠镜监测的时间对比旧版指南:旧版认为,若首次肠镜监测未见高风险腺瘤,推荐5年后第二次监测,若首次监测发现高风险腺瘤,则3年内重复监测。若2次监测均未发现高风险腺瘤,尚无足够数据推荐监测间隔,但大于5年似乎是可行的。
新版指南明确了连续2次结肠镜均无需监测息肉的患者后续方案,建议只需常规筛查。
高风险组10年随访期内的CRC发病率几乎是一般人群2倍(SIR1.91),因此建议首次监测后5年再行监测。但有研究显示第二次监测的获益证据有限。基于此,ESGE认为第二次监测后除非相关息肉被检出,否则无需继续监测。
图1:第二次结肠镜监测流程图
02分块切除对比旧版指南:旧版指南认为对于10mm的分块切除,应在6个月内复查肠镜。
无蒂息肉分块切除后,有相当高的(12%-24%)复发率/残留腺瘤组织。Meta分析显示,75%的复发见于3月内,90%发生在6月内。
对比于旧版指南,新版指南将推荐早期复查的息肉大小界值扩大到20mm。
首先,大部分分块切除后的随访数据都是≥20mm的病变。其次,旧版指南的推荐是基于一项前瞻性研究,评估息肉切除术的不完全切除情况,该研究显示在≥10mm的病灶中,多达17%的病灶切除不充分,尤其是分块切除的情况下;但对于这些患者癌症发生率或死亡率并无随访数据。
英国BSG/ACPGB/PHE指南建议,对于大小为10mm-19mm无蒂息肉、HGD腺瘤或含有任何不典型增生的锯齿状息肉的患者,如果不能确定切除组织学完整性,则应在2-6个月内考虑复查,再确定后续监测的必要性。对≥20mm无蒂结直肠息肉,若未达到R0切除及整块切除,建议2-6月早期复查后12个月再次监测。
图2:晚期复发监测流程图
03家族史04停止监测时间05粪便隐血检测试纸法(FOBT)推荐意见:ESGE未发现足够的证据以支持使用FOBT作为息肉术后监测。如果发现FOBT阳性,建议在结合临床判断的基础上复查结肠镜(弱推荐,低质量证据)。
应对院内资源的紧张和日益增长的检测需求,目前诞生了更具操作性的,检测消化道内是否有出血情况,在进一步酌情安排肠镜检查。
美国进口EZDetect便隐血检测试纸(FOBT),可供连续5次检测,避免间歇性出血造成的漏诊。
只需便后扔进马桶2分钟,通过试纸颜色变化,就能观察到结果,过程无需接触粪便。
(或者点击,前往京东大药房购买)
往期精选
憋着不放的屁,后来都去哪了?老是反酸、烧心?研究证实这些饮料别再喝了!参考文献:
[1]European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Post-polypectomycolonoscopysurveillance:European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ESGE)Guideline–Update.Endoscopy.Jun22.[2]HassanCesare,etal.Post-polypectomycolonoscopysurveillance:EuropeanSocietyofGastrointestinalEndoscopy(ESGE)Guideline.Endoscopy;45:–.[3]RutterMD,etal.BritishSocietyofGastroenterology/AssociationofColoproctologyofGreatBritainandIreland/PublicHealthEnglandpost-polypectomyandpost-colorectalcancerresectionsurveillanceguidelines.Gut;0:1–23.[4]GuptaSamir,etal.Re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zl/11389.html
- 上一篇文章: 做了手术的结肠管状腺瘤息肉需要多久复查
- 下一篇文章: 无论有无症状,一定要做一次肠镜,尤其是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