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位置:肠息肉 > 肠息肉危害 > > 正文 >

喜讯唐山市中医医院成功开展内镜下粘膜

日前,一位67岁的男性患者韩某因反复便血1年医院肛肠科一病区,电子结肠镜检查,提示:距肛缘约15厘米处可见一约2.8X3.0厘米、广基的隆起性腺瘤,表面结节样不平,伴有糜烂,病理结果: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窥镜室李小海副主任与科室医生经过充分讨论,一致认为,该患者适宜行内镜下粘膜剥离术(ESD)。

经过相关检查后,李小海副主任为患者成功实施了内镜下粘膜下剥离术ESD,25分钟后一块2.8X3.0厘米肠粘膜病变被完整切除。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患者病情好转,无不适,全瘤病理结果:绒毛状管状腺瘤伴中重度不典型增生。患者经过5天左右的临床治疗,恢复良好,现已痊愈出院。

医院窥镜室副主任李小海介绍: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能实现病变的一次性剥离,创伤小、痛苦少、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最大限度的保持消化道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完好,避免了开腹手术所致的创伤、痛苦大、费用高等缺点,已被作为治疗消化道早期肿瘤的首选方法,并且地位等同于外科手术及放化疗,已成为欧美及日本主流的消化道早期肿瘤治疗方法。目前ESD的成功实施,标志着该院内镜下微创水平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绝大多数息肉在肠镜下可被切除,小于0.3-0.5cm的肠息肉可在门诊肠镜检查同时通过活检摘除、电热钳、氩气刀点灼切除;多发性或较大的肠息肉最好住院或住日间病房治疗,根据大小、位置、是否有蒂可采用内镜下息肉电凝圈套摘除、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辅以尼龙绳和钛夹等技术进行切除,更大的息肉可能联合肠镜和腹腔镜“双镜”法切除。

李小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医院内窥镜室副主任,从事肛肠及内窥镜临床工作15余年,医院内镜中心进修胃肠镜的检查及治疗,现已成功开展胃肠镜下多种手术治疗,对于痔、瘘、裂、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切除及早期胃肠癌诊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河北省中医药学会肛肠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在国家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多篇,参与多项科研并分获省市级二、三等奖,并参编学术专著。

内镜室简介

医院内镜室拥有国际先进的奥林巴斯电子内镜系统、C14呼吸实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及完整的消化内镜下诊治辅助设备,包括多套高清电子胃镜、电子肠镜、十二指肠镜、染色放大内

镜氩离子凝固器和高频电凝发生器、C型臂等。

科室特色

开展了多种消化道疾病在内镜下的微创治疗:内镜下止血、内镜下息肉切除术、内镜下异物取出术、食管狭窄扩张术及支架安置术、肠梗阻导管置入术、内镜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ERCP,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胆总管支架置入术、胆囊结石胆道镜保胆取石术等。









































甲氧沙林是不是治疗白癜风的药物
北京哪个医院能治好白癜风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wh/9109.html

Copyright 2008-2009 http://www.jwd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肠息肉 版权所有

本站如有转载或引用文章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我们联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