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的花季少女小王(化名)两年来总是时不时解黑便,有时甚至连续好几天。起初,她并没有太在意,以为是吃坏了肚子,结果这一拖就是两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家人注意到小王的脸色越来越苍白,这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小王在家人的陪同下,医院做了胃镜检查,但结果显示一切正常。为了确诊病因,她和家人决定去医院(医院)肛肠外科找金永军主任求诊。
黑便通常与上消化道疾病有关,但也不能完全排除下消化道疾病。金主任详细询问了病史后,为小王安排了胃肠镜进一步排查胃部和结直肠的问题。
检查结果显示,除了结肠有一个0.6cm的息肉外,没有发现其他异常。金主任指出,这个小息肉不可能导致小王的黑便和贫血,病因应该在其他地方。他建议做全腹部增强CT检查,结果发现真正的“罪魁祸首”——小肠肿瘤。
金主任迅速为小王安排了手术,手术非常成功,术后恢复也很好,第二天小王就能自己下床走动了。术后病理报告显示,小王患有小肠间质瘤。
金主任解释说,胃肠间质瘤是胃肠道最常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占所有消化道恶性肿瘤的1%-3%。虽然它在国际上属于罕见肿瘤,但在中国,由于人口基数大,每年仍有2-3万人发病。胃和小肠是最常见的原发部位。通常,较小的胃肠间质瘤手术后复发的几率较低。胃肠间质瘤的发病往往很隐匿,早期症状轻微或没有症状,不易被发现。
肠道间质瘤的症状因肿瘤的位置和大小而异。一些常见的症状包括:
腹痛或不适感:这是最常见的症状,通常是由于肿瘤压迫或损害肠道壁而引起的。
消化问题:肠道间质瘤可能导致消化问题,如恶心、呕吐、胀气或便秘。
腹部包块:较大的肠道间质瘤会在腹部形成可触及的包块。
内出血:肠道间质瘤有时会出现内出血,导致黑便、贫血症状,如乏力和虚弱。
金主任提醒,如果出现肠道相关不适症状,如便血、黑便、贫血、腹部肿块等,一定要遵循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的原则。肠镜检查和CT是目前发现包括肠道间质瘤在内的肠道肿瘤最常用和最敏感的手段,是提高肠道肿瘤疗效的关键。肠镜检查通常更直观、更有效。
哪些人需要做肠镜检查呢?
1、有肠道腺瘤病史的人;2、长期患有炎症性肠病的人群,需要警惕肠道恶变;
3、肿瘤标记物偏高,尤其是癌胚抗原(CEA)、铁蛋白、CA-、CA-等;
4、经常摄入高蛋白、高脂食物,经常吸烟、嗜酒的人群;
5、家族中,特别是一级亲属有结直肠癌病史的人;
6、接受过下腹部放射治疗和不明原因反复便血的人群;
7、大便习惯与大便性状改变(包括便血、大便隐血、便秘和腹泻交替等);
8、原因不明的消瘦、贫血、腹痛、腹胀;
9、40岁以上人群(近几年有肿瘤年轻化的趋势,各年龄段都不容忽视)。
欢迎加入“肛肠-浙医在线交流群”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wh/151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