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来,我国大肠癌的发病率逐年攀升,大肠癌是结肠癌和直肠癌的总称,是胃肠道常见癌症中,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的一种恶性肿瘤,随着我们现在生活水平的提高,大肠癌成为高发生率和死亡率的疾病之一,近年来其发病率更呈年轻化的趋势。
引起大肠癌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1)饮食结构的改变:大肠癌发病的最主要因素就是越来越多人“无肉不欢”饮食习惯的改变,高脂肪、高热量、低膳食纤维的模式成为常态。甚至很多大人生怕孩子营养不良,盲目崇拜国外喝牛奶、吃牛排、长大高个这个看似健康的观念,并采用“填鸭”式的主观行为,造成了很多小孩从小就以食肉为主的饮食结构,并最终影响其一生。
饮食结构对大肠癌发病率的影响在男女患病比例上也得以体现。大肠癌男女发病比例上约为1.6:1,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这是因为相对于女性来说,男性更喜欢吃肉类、油炸、烧烤类、酒等食物,而吃蔬菜、水果的几率明显偏少。肉类、油炸、烧烤等都属于高脂肪性食物,在制作过程中会产生杂环氨基酸,并在大肠腔内产生亚硝酸盐等致癌物,再加上不爱食用含有的纤维素的原因,因此就减少了粪便量和排便次数,使致癌物长期存在体内,并随着时间的积累浓度越发增高,从而给大肠癌的形成长期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红肉,也就是我们平常说的畜肉,包括猪肉、牛羊肉及其制品等。吃过多的红肉可能是导致结/直肠癌的重要元凶。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每天禽畜肉摄入量50-75克,美国建议每周红肉摄入最好不要超过克。同时,尽可能采取健康的烹饪方式,不要熏制、烧烤、油炸、腌/酱制。
在少吃肉的同时,我们也要多吃水果、蔬菜。这是因为水果、蔬菜富含纤维素,并具有吸附水分的能力,它们是增加粪便量的小战士,跟肉类刚好相反,因此它们可以中和食肉后给肠胃带来的压力,减少食物在体内的过长时间逗留。但是需要提醒大家一点,吃水果我们要注意吃的时间、吃的数量。我们最好不要在空腹的时候吃水果,也不要在刚吃完饭就马上吃水果,更不要在暴食肉类后为了中和胃肠压力去吃大量的水果,这三种情况不仅容易导致腹泻,尤其最后一种因为吃而去吃,反而会给身体带来更大的压力,提高吃的质量才是聪明的做法。水果的食用时间一般建议在饭后一小时,此段时间水果内的营养物质最容易被吸收,而且不会造成肠胃的压力。
因此荤素搭配,“菜是主角、肉为配角”,适当进食肉类,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进食后没有任何负担及不适的饮食习惯才是良好的。
(2)遗传因素:遗传因素约占大肠癌发生的10%左右,如果家族中有过肠癌病史的,那么在他的一生中患此病的几率就比普通人高大约8倍左右。另外,情绪的影响在疾病的发生中也是占有一定地位,所以放松心态,正常面对,平日中我们只要做到定期体检即可。一般建议年龄在40岁左右,此前从未做过胃肠镜的人群,如果突然发生大便异常(便秘或腹泻),便前腹痛、便中带血等情况,医院做肠镜检测,必要时增加消化系统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早预防、早发现、早干预”是杜绝癌症发生的金标准。
(3)癌前病变:大肠息肉(腺瘤性息肉)、慢性炎症。大肠腺瘤是大肠癌癌前病变的重要提醒,一般来说瘤体越大,形态越不规则,绒毛含量越高,上皮异形增生越重,相对癌变的几率也就越大,因此有多发肠息肉的患者要更加注意。再就是病理分型不好的,一定要定期复查。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由于其慢性炎症的长期刺激,如果同时合并有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的患者,其大肠癌发生几率要比正常人高6倍左右。此外,慢性阿米巴肠病、慢性细菌性痢疾等慢性炎症会通过肉芽肿、炎症或假性息肉而发生癌变。
最后,原发性与获得性免疫缺陷症也可能与大肠癌发生有一定关系。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本文的介绍,从日常生活方式、了解家族病史、定期体检方法去预防大肠癌的发生。
姚炜
副主任医师北医三院消化科
出诊时间周四下午、周五下午擅长疾病胆胰疾病、ERCP相关诊疗技术
长按早期白癜风能治愈否北京中科医院怎么样
转载注明:
http://www.jwdan.com/cxrwh/6794.html